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拉法特运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基拉法特运动 (英语:Khilafat movement), 出现于1919 - 1922年间,也译为哈里发运动) 是英属印度穆斯林(参见南亚伊斯兰教)针对当时英国土耳其的政策,以及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计划肢解奥斯曼帝国的行为而发起的一场政治运动。[1][2][3]

参与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有瓦里扬昆纳特·昆贾哈迈德·哈吉英语Variyankunnath Kunjahammad Haji绍卡特·阿里穆罕默德·阿里·祖哈尔[4]穆罕默德·阿杰马尔·汗[5][6]阿布·卡拉姆·阿扎德[7]他们组织这场运动是为纠正(或称"补救")土耳其所遭受的不公待遇。[8]

圣雄甘地支持这场运动,将其作为他反对大英帝国运动中的一环,他同时也提倡涵盖范围更为广泛的不合作运动[9]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巴尔·甘格达尔·提拉克以及其他印度教徒和国大党人物也支持这场运动。 [10][11]

基拉法特运动通常被描述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订立的《色佛尔条约》 中对奥斯曼帝国实施制裁条款的抗议,这场运动也因促进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团结而著称。[12]不合作运动于1922年结束,基拉法特运动也随之结束。[13][14][15][16][17]

Remove ads

背景

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1842–1918年) 推动泛伊斯兰主义纲领,目的为保护其帝国免受西方攻击和肢解,并粉碎国内的民主反对派。他在19世纪末派遣特使贾迈勒丁·阿富汗尼前往印度,以推广这种泛伊斯兰主义思想。[18]奥斯曼君主的处境在印度穆斯林中引起宗教热情与同情。由于奥斯曼苏丹身兼哈里发,他名义上是全世界所有逊尼派穆斯林的最高宗教与政治领袖。然而实际上这项权威从未被运用过。

许多英属印度穆斯林宗教领袖开始致力于传播意识,并动员信徒参与支持哈里发政权的运动。印度穆斯林宗教领袖马哈茂德·哈桑毛拉纳英语Maulana Mehmud Hasan曾试图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组织一场半岛全境的争取独立战争。

奥斯曼帝国在1876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位初期便将这部宪法暂停,继续施行专制统治,让国会形同虚设。由改革派和民族主义者组成的青年土耳其党强烈要求恢复宪法、限制苏丹权力,并进行军事和行政改革以挽救帝国。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因此被迫恢复君主立宪制,这标志着青年土耳其党人革命启动该国第二次立宪时期。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继位者是其兄弟穆罕默德五世 (1844–1918年),但奥斯曼帝国的实权在革命之后落入青年土耳其党人手中。这场基拉法特运动是伦敦会议 (1920年)(讨论结果成为色佛尔条约的条款)的讨论议题之一。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将此运动视为一种土耳其将持续统治阿拉伯土地的威胁。[19]

Remove ads

领土分割

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在同盟国一方,而遭受重大军事挫败。《凡尔赛条约》(1919年)因而将其领土范围削减,并削弱其政治影响力,但战胜的欧洲列强承诺会让奥斯曼苏丹保有哈里发的地位。然而根据《色佛尔条约》,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领土将从帝国中分割。

当时在土耳其国内已兴起一场渐进的、世俗的民族主义运动,史称土耳其国民运动。由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领导的土耳其革命者在土耳其独立战争(1919–1923年)期间,,凭借军事上的胜利和外交上的强硬立场,迫使协约国重新举行谈判,而废除《色佛尔条约》,并重新签订《洛桑条约》(1923年)。根据穆斯塔法·凯末尔的改革 ,土耳其共和国于1924年将哈里发废除。穆斯塔法·凯末尔曾提出将哈里发授予北非具有极高声望的宗教领袖艾哈迈德·谢里夫·阿斯-塞努西英语Ahmed Sharif as-Senussi,条件是后者必须迁徙,居住在土耳其境外,塞努西拒绝这项提议,并确认他对前一任哈利发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的支持。[20]随后,麦加谢里夫(也是阿拉伯起义领导人)胡笙·本·阿里宣称拥有这项头衔,但他的王国于1925年被伊本·绍德沙特阿拉伯首任国王)击败,遭到吞并。

Remove ads

印度次大陆的基拉法特运动

Thumb
基拉法特运动活动人士带领游行队伍行进。

虽然支持哈里发政权的政治活动和民众呼声在整个穆斯林世界皆有出现,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印度出现。一位杰出、受过牛津大学教育的穆斯林记者穆罕默德·阿里·乔哈尔毛拉纳,曾因倡导抵抗殖民政府和支持哈里发政权而入狱四年。在土耳其独立战争爆发之初,穆斯林宗教领袖因欧洲列强不愿保护哈里发政权,而对此深感忧虑。[21]对于部分印度穆斯林来说,被英属印度政府征兵,而送往土耳其以对抗穆斯林同胞的前景是深恶痛绝。对基拉法特运动的创始人和追随者而言,这并不是一场宗教运动 ,其目的只是为展示对土耳其穆斯林同胞的声援与团结。。[22]

穆罕默德·阿里·乔哈尔毛拉纳和他的兄弟肖卡特·阿里,与其他穆斯林领袖,例如Pir Ghulam Mujaddid Sarhandi、Sheikh Shaukat Ali Siddiqui、穆赫塔尔·艾哈迈德·安萨里詹·穆罕默德·朱内霍英语Jan Muhammad Junejo哈斯拉特·莫哈尼英语Hasrat Mohani赛义德·阿塔·乌拉·沙阿·布哈里英语Syed Ata Ullah Shah Bukhari穆罕默德·法鲁克·奇什蒂英语Mohammad Farooq Chishti、阿布·卡拉姆·阿扎德和穆罕默德·阿杰马尔·汗,共同组建全印基拉法特委员会 (All India Khilafat Committee)。组织总部设于印度勒克瑙的业主Shaukat Ali Siddiqui宅邸内。他们的目的在建立穆斯林之间的政治团结,并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保护哈里发政权。他们于1920年发表《基拉法特宣言》,呼吁英国保护哈里发政权,并号召印度穆斯林为此目的而团结,追究英国的责任。[23]孟加拉地区的哈里发委员会成员则包含有穆罕默德·阿克拉姆·汗英语Mohmmad Akram Khan马尼鲁扎曼·伊斯兰纳巴迪英语Maniruzzaman Islamabadi穆吉布尔·拉赫曼·汗英语Mujibur Rahman Khan奇塔兰詹·达斯[24]

基拉法特运动的领袖与当时印度最大的政党和民族主义运动的代表 - 印度国民大会党于1920年结盟。[25]国大党领袖甘地与基拉法特运动领袖承诺,将共同合作,并为哈里发政权和印度自治的目标而奋斗。基拉法特运动的追随者加入不合作运动(这是一场全国性、大规模、和平的公民不服从运动),成为主要成员,给予殖民政府更大的压力。同时,有些人还参与一场抗议性移民英语protest emigration - 从开伯尔-普什图省(旧称西北边境省)迁移到阿曼诺拉汗统治下的阿富汗[26]

这场运动也获得印度人捐款。[27][28]另外还成立一委员会,专门负责汇款资助穆斯塔法·凯末尔定都于安卡拉的政府。[29]

不合作运动起初运作成功。此运动始于抵制英属印度立法会、政府学校、学院和外国商品。同时还抵制政府职能,并将政府授予的头衔和荣誉退返。大规模的抗议、罢工和公民不服从行为蔓延至整个印度半岛。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这场运动中,最初以和平方式进行。甘地、阿里兄弟和其他领导人很快就被殖民政府逮捕。在基拉法特运动的旗帜下,一个由Moulana Manzoor Ahmed和Moulana Lutfullah Khan Dankauri组成的旁遮普基拉法特代表团在整个印度,尤其是在旁遮普地区(如西尔萨拉合尔、今日的哈里亚纳邦等地),发挥主导作用。来自奥杰拉·库尔德英语Aujla Khurd和类似地区的村民构成支持这场运动的骨干。

虽然基拉法特运动领导者在进行活动时,持续与殖民政府谈判,但因穆斯林在支持国大党、哈里发目标和全印穆斯林联盟之间发生裂痕而开始式微。[30]

基拉法特运动的领导层沿着不同的政治路线,各自走上不同的路径。赛义德·阿塔·乌拉·沙阿·布哈里在乔杜里·阿夫扎尔·哈克英语Chaudhry Afzal Haq的支持下创建伊斯兰自由人民大会英语Majlis-e-Ahrar-e-Islam政党。像穆赫塔尔·艾哈迈德·安萨里、阿布·卡拉姆·阿扎德和穆罕默德·阿杰马尔·汗等领导人仍是甘地和国大党的坚定支持者。而阿里兄弟则加入全印穆斯林联盟。[31]

英国殖民统治面临的挑战

英国直到20世纪初在信德地区仍能进行有效的政治控制。然而在运动期间,却面临另一项重大挑战。[32]

基拉法特运动是信德地区众多皮尔 (pirs,意指苏菲主义长老或宗教导师) 首次齐聚一堂,在共同的平台上反对英国政策。其介入显示出他们正逐渐被卷入更广泛的印度穆斯林社群的议题。这些皮尔中的许多人受到泛伊斯兰情绪高涨的影响,与其他地方的同教信徒相似,也受到对南亚穆斯林地位不断变化的认识影响。他们参与这场"煽动",成为一削弱英国在信德地区殖民统治地位的严重威胁。虽然这些皮尔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并为哈里发目的吸引可观的支持,但英国的控制系统证明其可靠性,仍成功地将构成的威胁降低到可控制的程度。[32]

由于信德地区的皮尔介入基拉法特运动,人们在1919年前的几年里对泛伊斯兰议题的兴趣日益浓厚,运动的诉求对当地很大部分的宗教领袖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英国的控制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在此期间,对更广泛伊斯兰议题的关注和支持,正反映出将信德地区与外部发展隔绝的屏障正在逐步消除。[32]

Remove ads

历史影响

这场运动被认为在促进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团结方面发挥作用。[33]国大党支持这场运动是为回应英国的分而治之策略。1919年至1922年间被广泛视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团结的鼎盛时期。[12]穆斯塔法·凯末尔曾对国大党在道义上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印度能尽快取得自治地位。[34]


这场运动被描述为穆斯林民族主义发展以及印度公民不服从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35]例如当时在1916年《勒克瑙协定》签署之后一直致力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团结的穆罕默德·阿里·真纳[36]当他提出警告,要求避免将世俗的独立运动与哈里发运动的宗教因素混为一谈时,未被采纳。真纳因而退出国大党,并在之后成为巴基斯坦运动英语Pakistan Movement的主要领导者。<[37]然而有批评者则认为基拉法特运动既不是民族主义,也不是反帝国主义,而是使用宗教言论掩盖一项软弱且不确定的宗教议程。[38]

为土耳其媒体《每日晨报英语Daily Sabah》撰稿的奥马尔·阿纳斯 (Omair Anas) 指出:"在回顾土耳其的反殖民斗争时,不可能不提及甘地对当时正在崩溃的奥斯曼帝国,为其统一和领土完整所给予的支持。"[39]

Remove ads

参见

  • 纳瓦布·穆罕默德·伊斯梅尔·汗英语Nawab Mohammad Ismail Khan,全印穆斯林联盟的主要活动家,他在巴基斯坦建国运动中的地位被描述为仅次于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 1921年马拉巴尔叛乱英语Malabar rebellion,最初是现今喀拉拉邦南部某些地区抵抗英国殖民统治而发起的一场运动。这场民众起义也反对由印度教徒控制,盛行的封建制度。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