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督教香港崇真会救恩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基督教香港崇真会救恩堂(英语:Tsung Tsin Mission of Hong Kong Kau Yan Church)是香港中西区西营盘的一座基督新教教堂,位于西边街与高街交界,西区社区中心的南面。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09年10月16日) |
如今的堂址属哥德复兴式设计,于1932年重建,并在1990年获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其后于2011年9月2日获确认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1]
历史
基督教香港崇真会救恩堂创立于1852年,由瑞士巴色差会之宣教士韩山明牧师(Rev. Theodore Hamberg)所成立,前身是早一年在邻近上环街市创立的首家香港客语教会“客家圣会”。1861年4月黎力基牧师 (Rev. Rudolf Lechler)在西营盘救恩堂现址地段兴建“四角楼”,并于1862年5月招收新教友、施洗及选立长老。1927年12月25日自立,定名为“香港西营盘中华基督教崇真自立会”。
其后教会聘请公和洋行(巴马丹拿建筑师楼)于四角楼的原址兴建新礼拜堂,由1931年6月1日启建,直至1932年12月24日完工,命名为“救恩堂”。随着客语族群人口减少,救恩堂于1984年改为全粤语教会。
现任驻堂主任牧师为文伟坡,顾问长老为王福义、萧寿澄。
办学团体
1861年黎力基牧师携同续弦的新夫人重返香港,黎师母创办女校“巴色义学”,救恩堂因而成为客语教会推动女子教育的发祥地。
救恩堂堂董会于1946年1月议决兴办小学,议定命名为救恩学校,其后再开办中学。1950年3月,救恩学校校董会成立,同年8月正式开办英文下午中学,学生人数激增,校董会将已变为住宅的巴色义学旧址改建为一所楼高五层的新校舍。1952年8月26日正式获准开办英文夜校。1954年再度扩充校舍,新校于1958年4月10日揭幕。
1992年6月救恩堂与丽新集团签署重建校舍合作协议,9月初将中、小学全部迁出进行拆卸。按政府之建议将中学救恩书院迁往大埔,而小学则暂借中环潮人生命堂校舍上课,直到1995年新校舍落成才于9月正式迁回,并重开停办多时的幼稚园。
分堂 (按创立时间顺序)
- 富善堂(1994年1月1日正式自立)
- 黄埔堂(2010年12月5日正式自立)
- 粉岭欣盛堂(2025年4月正式自立)
- 坚城堂(2018年4月29日正式自立)
- 水泉澳分堂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