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都迷科翼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都迷科翼龙属(学名:Domeykodactylus)为翼龙目翼手龙亚目准噶尔翼龙科的一个属,生活于白垩纪早期,化石发现于智利安多法加斯大。
在2000年,大卫·马提尔(David Martill)、埃伯哈德·弗雷伊(Eberhard Frey)等人将这些化石命名为新属,模式种是塞氏都迷科翼龙(D. ceciliae)。属名意为“科迪勒拉多梅伊科的手指”;种名则是以北天主教大学的地质学家Cecilia Demargasso为名。
头颅骨被估计约30公分长,被估计翼展为1米。正模标本是一个部分下颌,副模标本是一个发现于附近的前上颌骨。这些化石刚开始被归类于南翼龙。都迷科翼龙的前上颌骨顶端拥有头冠,由垂直结构所构成;这些垂直结构最初被误认为是南翼龙的滤齿状牙齿。下颌联合处短。齿骨每侧发现16个齿槽,牙齿已脱落。齿槽狭窄、呈椭圆形、齿槽边缘高于下颌边线。生前的牙齿小,越后段的牙齿越小、间隔越宽。
研究人员发现,都迷科翼龙的头冠类似梳颌翼龙科、准噶尔翼龙科,而齿槽类似准噶尔翼龙科。都迷科翼龙也是第一次在南美洲发现的准噶尔翼龙类科,其他的准噶尔翼龙科都是在亚洲发现的[1]。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