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增江 (吉隆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增江(马来语:Jinjang)位于吉隆坡西北部,距离吉隆坡市中心8.5公里,位置介于甲洞、怡保律(Jalan Ipoh)之间,因中间被甲洞路(Jalan Kepong)分割,因而分为南区与北区,隶属于甲洞行政区。增江前称“增光”,系马来名由粤语直译而成,后逐渐改为“增江”,但许多老一辈的吉隆坡市民仍继续使用“增光”的名称。增江也是马来西亚452个华人新村中规模最大者,人口为六万,面积达186公顷,拥有近五千栋房子,当地的华人人口占比超过九成。但随着时代变迁,增江已逐渐摆脱传统华人新村的面貌,区内四处建立高耸建筑,在迈向现代化社区的道路上。[3]
Remove ads
历史
增江在是甲洞里的一个聚落,成立于1950年,原名为“增光园”(Estate Jinjang),在马来亚紧急状态前是个种植橡胶的园丘。不同于甲洞其他社区的发展,增江新村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断绝当地华人与马来亚共产党之联系,而甲洞其他系由开采锡矿而成立。在马来亚紧急状态期间,英国殖民政府强制将蕉赖、双溪威(Sungai Way)、泗岩沫、万津、峇都喼、旧街场和丹绒马林(Tanjung Malim)的华人强制迁移至由铁丝网所围起的增光园,故形成马来西亚第一大华人新村。当时的政府也为每个家庭贴上所有家庭成员的户口名录表,以利进行监视。1960年7月31日,马来西亚最高元首颁布谕令结束紧急法令,增江新村方得以脱离集中营式的管理方式,新村居民也恢复了行动自由的权利。[4]
政府在紧急状态期间将华人从各处集中至增江新村,经济来源也成为这些居民的另一个问题,因为迁入华人新村也代表原本在家乡的农地、甚至财产也要放弃。在受到政府、共产党的威迫,以及生活困苦的情况下,许多村民选择加入黑帮,因此增江新村成为一个帮派林立的新村,甚至成为治安黑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增江黑道势力最猖獗的时期,新村街头上经常出现抢地盘殴斗,以及收保护费的情境,甚至让计程车司机闻风丧胆,不肯载客至新村内,而只载到马路口。随着时代的改变,增江新村的黑道势力逐渐式微,但仍有不少武馆保留下来。[5]
在进入七十年代,增江曾得益于轻工业和家庭代工的兴起,经济蓬勃发展,随着政府陆续强制关闭家庭式工厂,大部分工业目前已搬离增江,造成人才外流,年轻族群也开始迁往其他新兴住宅区,使得增江出现人口老化的现象。
政治
在1974年以前,增江隶属于雪兰莪,直到联邦直辖区成立以后,增江便由吉隆坡市政局直接管理,隶属于甲洞分局以下,当地居民也由此失去地方议会选举权。[6]
经济活动

进入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加上增江地理位置邻近吉隆坡,村民的维生方式从原本的第一级产业转变成第二级产业,许多新村住宅变成家庭工厂,生产具市场价值的产品,从事家具制造、咖啡、电灯、制鞋、修车、玩偶等行业。不过随着吉隆坡迈向都市化,市政府不允许这些不具标准的家庭式工厂持续运作,且持续取缔非法营业的工厂,因此许多当地的家庭式工厂外移,迁往如双溪毛糯、泗岩沫等地的轻工业区。
教育
因增江为全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华人新村,华人人口集中,促成区内拥有四间华文小学,密度非常高,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各校学生人数甚至多达两千多人,但随着增江新村的人口老化、年轻一带逐渐搬迁至其他新兴住宅区,以及华人生育率减少的缘故,这些华文小学的人数出现明显的降幅。[7]
-
增江北区华小
-
增江中区华小一校
-
增江中区华小二校
Remove ads
宗教

早期华人飘洋过海到异地生存,各类神祇及宗教信仰纷纷成为他们对未知生活的精神寄托,因此增江的宗教气氛浓厚,庙宇数量众多。在增江北区有三间并排寺庙紧邻甲洞路,分别为福泽堂、南洋宫及凤山寺,为当地的地标。这三间寺庙中,又以拥有百年历史的福泽堂历史最为悠久,每当神诞节庆或农历初一十五,都有许多信众前来膜拜。这些寺庙原本位处他处,系1949年的紧急状态下,随着居民迁入增江新村,如福泽堂最早是座落于泗岩沫南区的橡胶园。[8]
文化景观
如同马来西亚其他地区早期的华人住宅,早期增江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木建住家门口挂上一幅志明住户姓氏祖籍,如陇西(姓李)、江夏(姓黄)、彭城(姓刘)、南阳(姓叶)、豫章(姓罗)、颍川(姓陈)等字眼的牌匾,不过,随着时移势易,许多住户在重建住家时即摘下牌匾,因此,增江挂有牌匾的住家已越来越少。
交通
现阶段,增江居民欲使用铁路服务,需前往甲洞或泗岩沫一带搭乘1 芙蓉线或2 巴生港线,12 布城线,于增江设置两站,2022年6月开通。
甲洞路(Jalan Kepong)为甲洞的主要道路,并将增江分为北区与南区,12 布城线也在甲洞路上空兴建。增江一带可透过甲洞路联通吉隆坡第二中环公路(MRR2)、
士拉央-甲洞大道(Selayang-Kepong Highway)、
大使路-淡江大道(DUKE)、
白沙罗-蒲种大道(LDP)、
南北大道(PLUS)、
古晋路(Jalan Kuching)等,通往巴生谷其他区域。[9]以下也列出增江村内的路名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