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壮世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壮世代吴春城在2020年发起的新术语,目的在于推动高龄化社会的中高龄人口劳动参与,被定义为台湾五十五岁以上的中高龄以及高龄的全部人口,实际范围则与台湾战后婴儿潮高度重叠。2025年,吴春城在台湾民众党籍立法委员推动相关法案,其定义与立法因而引发台湾社会关注与争议。

起源

2020年10月23日,壮世代教科文协会创会理事长吴春城杨志良创立的台湾高龄化政策暨产业发展协会在立法院举行记者会,提出“壮世代”(Strong Generation)一词,主张台湾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近600万人,在年届法定退休年龄后不应该沿用银发族、老人等指涉高龄人口的词汇,应该以“ 壮世代”这一较具正面意涵的新专有名词代称,强调此年龄族群仍具备活力与社会贡献潜力,以此促进该世代中高龄者的生产与消费,参与劳动市场与公共事务,并呼吁政策与立法支持。[1][2]

社会学者叶崇扬指出壮世代的概念,可能借鉴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近年提倡的活跃老化英语Active ageing理念,皆强调提升高龄人口的活力与社会参与。[3]

定义

Thumb
壮世代政策及产业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

根据立法院2025年1月7日通过的《壮世代政策与产业发展促进法》定义,壮世代指的是五十五岁以上有工作能力及意愿之国民。[4]

争议

定义混淆与分配不正义

在壮世代法案通过前,社会学者叶崇扬指出壮世代的概念,可能借鉴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近年提倡的活跃老化英语Active ageing理念,强调提升高龄人口的活力与社会参与,壮世代法案却只着重于提升55岁至65岁的就业与劳动力参与率,同时混淆了55岁至65岁间的中高龄人口以及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需求与社福政策,立法重复投入更多政府资源给高龄人口,将会导致儿少等年轻世代的社会服务资源受到排挤,造成世代对立与不正义。[3]

时任时代力量党主席王婉谕批评,壮世代所定义的55岁以上的有工作意愿与能力的世代群体,实际上是当前台湾各个领域掌握领导权力与资源,最有权势的群体,不应该另立专法来给予更多权益和政府资源,加剧世代不正义与对立。[5]时代力量主张应该废除壮世代法案。[6]

时任卫生福利部次长吕建德,在拒绝于卫生福利政策使用壮世代一词,导致年度预算被台湾民众党提案删减后公开回应,他表示壮世代以55岁为分界,不符合国际组织与学术的普遍定义,同时质疑壮世代一词可能排除了身心不健壮的身心障碍者等弱势群体,他反对政府立法投入更多资源于“壮者”,认为这不符合民主国家实践再分配的社会正义目标。[7][8]

Remove ads

预算审议

立法院在审议114年(2025年)中央政府总预算时,时任台湾民众党籍立委吴春城,大量提案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将预算书中指涉高龄人口的名词全数代换为壮世代,并推动以壮世代为中心的政策,否则将冻结或删减单位预算,其中包括国立故宫博物院因此被冻结三千万,中央研究院科普网站因此被冻结五百万,引发争议。[9][10][11][12]

吴春城图利指控

2025年1月20日,在立法院审议年度政府总预算时,民进党籍立委吴沛忆调侃任内长期以质询、预算审议以及立法强力推动壮世代概念的民众党籍立委吴春城,其在立法院的行径存在不正当的个人经济动机,引发双方冲突。[13]吴春城随后被民进党团揭露,在他担任立委期间,其创办的壮世代教科文协会,总计获得两千多万台币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开采购招标案,[14][15]其相关的12间企业亦被揭露过去曾获得超过两亿七千万的政府公开采购招标案,壮世代教科文协会与壮世代社会企业,亦被查出将“壮世代”注册为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商标

前立委高嘉瑜批评吴春城有商标蟑螂之嫌[16]黄智贤认为吴春城是在重新定义政府标案规则,试图抢注与垄断1200亿中高龄与高龄相关的政府资源,玩弄金权政治。[17]吴春城则反驳他在2024年底已经辞去壮世代教科文协会的职务,图利争议是刻意抹黑,他推动壮世代是为了公益服务,承诺未来不会参与中央政府标案,壮世代社会企业注册的商标也愿意无偿提供公益使用。[18][19]

2025年2月,台北地方检察署将相关指控成立他字案,将调查吴春城是否涉案。[6]

Remove ads

网络文化

由于强力推动壮世代一词的吴春城,过去创立与经营的战国策政治公关行销集团,被认为提供政治网军服务,因此壮世代一词,亦被部分台湾网民用来影射政治相关的网络打手[20]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