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和町 (板桥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和町 (板橋區)
Remove ads

大和町(日语:大和町やまとちょう Yamatochō */?)是东京都板桥区的町名[2],为未设丁目的单独町名。

事实速览 大和町, 国家 ...

板桥区全域已实施住居表示日语住居表示

地理

位于板桥区东南部,石神井川日语石神井川为町域南界。北邻宫本町,东接本町,南与冰川町以石神井川为界,西通双叶町。面积仅约0.2公顷东京都道318号环状七号线(环七通)贯穿町域北部,西边有国道17号(中山道)与首都高速5号池袋线通过。

地形

位于武藏野台地成增台高地。地势由北向南往石神井川倾斜,可见明显的地势起伏。

地价

依据2014年(平成26年)1月1日的公告地价,大和町35-15的住宅地价为37万3000日圆/m2[3]

历史

废藩置县实施前,此地属武藏国丰岛郡下板桥宿日语下板橋宿。是中山道板桥宿西侧的丘陵地带。

沿革

  • 1695年(元禄8年):建设中用水。下板桥村、十条村、稻付村、赤羽村等现在板桥区与北区赤羽地区,利用石神井川水源进行农作。
  • 1871年(明治4年):废藩置县实施,编入东京府。实施大区小区制日语大区小区制
  • 1878年(明治11年):依郡区町村编制法日语郡区町村編制法设置北丰岛郡,为东京府北丰岛郡下板桥宿。
  • 1889年(明治22年)4月1日:市制町村制施行,为东京府北丰岛郡板桥町大字下板桥。
  • 1932年(昭和7年)10月1日:东京府内市郡合并,板桥区成立,为东京府东京市板桥区(旧)板桥町八丁目与十丁目(1943年8月1日东京都制施行)。
  • 1933年(昭和8年):中山道新道(国道17号)开通。
  • 1930年代:板桥乘合自动车(战后整合为国际兴业巴士日语国際興業バス)开设巢鸭站-板桥站间的路线。
  • 1944年(昭和19年):都电志村线日语都電志村線开通,板桥十丁目(之后的板桥本町)、富士见通(之后的大和町)设置车站。
  • 1946年(昭和21年):同润会富士见医院开院。
  • 1956年(昭和31年)4月1日:地番整理,(旧)板桥町八丁目、十丁目与志村清水町部分地区合并成立大和町。
  • 1964年(昭和39年):东京都道318号环状七号线(环七通)开通。
  • 1965年(昭和40年)8月23日:环七通大和町陆桥竣工,与国道17号立体交叉。
  • 1966年(昭和41年)5月28日:都电志村线废止。
  • 1968年(昭和43年)12月27日:都营地下铁6号线开通,板桥本町站开业。
  • 1977年(昭和52年)8月19日:首都高速5号池袋线北池袋出入口 - 高岛平出入口开通。
  • 2007年(平成19年):开设YUME公园大和町(YUMEパーク大和町)。
Remove ads

交通

铁道

巴士

  • 本项仅记述行经中山道的系统。环七通系统(国际兴业巴士日语国際興業バス关东巴士赤31,都营巴士王78,国际兴业巴士王54)的大和町巴士站位在大和町陆桥东侧的侧道汇合地点(本町10番地与12番地),距离本地(大和町交差点)约300米。请参照本町 (板桥区)
  • 国际兴业巴士日语国際興業バス
    • 大和町、上宿(旧称:板桥本町)
      • 池20:往池袋站西口、往高岛平操车场
      • 池21 往池袋站西口、行经舟渡町往高岛平站
      • 赤51 行经西丘往赤羽站西口、行经阳光城往池袋站东口
      • 赤57 行经隧道往赤羽站西口、往日大医院

道路

桥梁

  • 堰之上桥
  • 新板桥:国道17号通过石神井川的桥。相对旧中山道的“板桥”,将之命名为“新板桥”。无论位置或由来都与都营地下铁三田线新板桥站(建设当时为了与国铁板桥站区别而称为新板桥站)不同。

设施

  • 智清寺:中用水石桥(1714年架桥)遗迹。
  • 光明山爱染院日曜寺:爱染明王本尊。蓝染业者信仰中心。
  • 同润会富士见医院
  • 板桥区立板桥保育园
  • YUME公园大和町(YUMEパーク大和町)

备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