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垣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垣藩(日语:大垣藩/おおがきはん Oogakihan)是一个位于日本美浓国大垣(现岐阜县大垣市郭町)的藩,藩厅是大垣城。

历史
庆长6年(1601年),石川康通从上总鸣渡(现千叶县山武市成东)2万石加增至大垣5万石,创立了大垣藩。元和2年(1616年),石川忠总加增至丰后日田6万石,取而代之入主大垣藩的是4万石的下总关宿藩主松平忠良。宽永元年(1624年),松平宪良移封信浓小诸4.5万石,大垣藩主改由丹波福知山藩主冈部长盛担任,5万石。宽永10年(1633年),冈部宣胜移封至播磨龙野,宪良的表弟松平定纲从山城淀,以6万石入主大垣,两年后加增至伊势桑名11万石[1]。
其后,户田氏铁从摄津尼崎5万石,加增至10万石入主大垣,自此户田氏11代都担任大垣藩主直到废藩置县为止。氏铁在任17年间,打下了藩政的基础,入主后便废除了地方知行,改行俸禄制,又在领内实行检地,鼓励开垦新田,使石高增加了1.3万石。另外,他也确保年贡和租课役,又实施劝农政策,增强了大垣藩农业生产力。宽永14年(1637年)11月,他曾经与老中松平信纲一同出征岛原。死后,继任的户田氏信遵从其父的遗愿,将新田得来的1.3万石中的5千石分给弟弟户田氏利(氏亲),另外两名弟弟户田氏经、户田氏照(氏好)则各得4千石。宽文12年(1672年)至延宝2年(1674年)期间,完成了藩法《定帐》。延宝8年(1680年),大垣藩由于陷入财政困难的情况,户田氏西解雇了部分家臣,其后户田氏英在延享4年(1747年)也解雇了177人[1]。元禄元年(1688年),户田氏成继承了祖父氏经的6200石以及氏定分知的3000石,加上新田的石高,达到1万石,成立了支藩大垣新田藩[2]。
安永8年(1779年),大垣藩的债务日益严重,户田氏教将家臣的知行减半(半知),并且命令他们上缴其中的四分之一,也停止了兑换银札。其后,他更削减了中间的切米,并且多次颁布俭约令,并且在领内筹集了大量资金。宽政7年(1795年),他着手招募人材来进行改革,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强化了对农民的支配,一度改善了大垣藩的财政问题。不过这只是昙花一现,进入19世纪后大垣藩的财政问题变得极度严重,户田氏正在天保12年(1841年)命令500石以上的家臣半知,并且上缴其中的四分之一,500石以下则半知,并且加倍借取切米取来削减家臣的俸禄,又多次颁布俭约令,命令农民在农业方面加倍努力,然而却效果不彰,愈见严峻。嘉永3年(1850年),氏正雇用了改革派的小原铁心来改革藩政和军制,鼓励节省,并且实施了减俸和设置劝农方等强硬措施来整顿财政。黑船来航后,氏正让铁心等人学习西洋炮术,在安政3年(1856年)获江户幕府批准改革军制,自此洋学开始在大垣藩流行起来。另外,在延享3年(1746年)时,共约1千石的幕府领池田郡粕河原新田(现岐阜县池田町粕原)和池田野新田(现岐阜县池田町池野)成为了大垣藩的预地,其后在宽延3年(1750年)之后逐渐增加,直至幕末为止预地的石高达到了4.5万石左右[1]。庆应元年(1865年)11月,户田氏共作为长州征讨的先锋补给的护卫,进军安艺国,翌年9月才重返大垣[3]。鸟羽伏见之战爆发后,原本是幕府军的大垣藩,在以铁心为中心讨论后决定勤王,获任命为东山道镇抚先锋,成功攻占了会津若松城[1]。战后获赐予赏典禄3万石[3]。1871年7月14日,废藩置县,大垣藩改组为大垣县后不久于同年11月22日并入至岐阜县[1]。
Remove ads
历任藩主
Remove ads
领地
根据明治初年的《旧高旧领取调帐》,大垣藩的领地如下,由于相给的关系,下列的领地并不一定全部区域皆由大垣藩管治,也有天领、他藩领、寺社领或旗本领等共同管治的可能性。另外,大垣藩也领有幕府领预地101处,分布于厚见郡(12村)、石津郡(5村)、多艺郡(11村)、不破郡(20村)、安八郡(16村)、池田郡(1村)、大野郡(6村)、本巢郡(23村)、席田郡(1村)和方县郡(6),石高约6.5万石[4]: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