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棠路站
香港輕鐵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棠路站(英语:Tai Tong Road Stop)是香港轻铁的一个车站,代号590,属单程车票第5收费区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青山公路-元朗段与大棠路(又称大棠道)交界两边。
Remove ads
车站结构
地面 | ![]() | 青山公路-元朗段、 | |||||||||||||||
站台 |
| ||||||||||||||||
![]() | 青山公路-元朗段、 |
大棠路站本身只包括两个侧式站台及连接过路处的人行道。由于此段线路的轻铁路轨是建在青山公路-元朗段最中间的两车道上,所以路轨旁的站台也是建在路中间:
- 东行往元朗站方向的1号站台是位于大棠路交界以西,而
- 西行往康乐路站方向的2号站台是位于大棠路交界以东。
- 1号站台长约40米,可同时停泊2辆轻铁单卡。
- 2号站台长约60米,可同时停泊3辆轻铁单卡。
- 停靠2号站台列车均须停在指定位置上下客,614、761P线使用第1及第2卡(如有动车组拖车)位置,而610、615线则使用第2及第3卡位置,惟现时已统一于1-2卡上落,站台前后10米亦已封闭。
依此设计,列车都会先到站,然后横过路口。这样列车到站及停站都不受路口的灯号影响,这种设计跟香港电车相若。
-
晚间的大棠路站1号站台(2008年7月)
-
翻新期间的大棠路站2号站台(2014年12月)
-
翻新期间的大棠路站1号站台(2022年2月)
-
2008年4月的大棠路站1号站台,当时本站称为“大棠道”
利用状况
车站跟随轻铁在1988年启用。由于位于元朗市中心,多年来人流逐步增加,甚至不胜负荷。前九广铁路公司曾作出多项措施,包括开通两个站台通往青山公路-元朗段侧的两条新人行道,把2号(往屯门方向)站台扩阔及延长至容纳3卡列车停靠,及实施不同线路在不同位置上下客等,但挤迫情况仍未见改善,繁忙时间站台上危险场面仍不难见。
接驳交通
历史
大棠路站于轻铁初建造时同步兴建,于1988年9月18日启用,当时称为大棠道站[1]。 本车站旁边的道路正确名称为“大棠路”,与车站名称有所出入。有见及此,港铁于2010年6月13日将站名改为现时的大棠路站,惟车厢广播仍然不变。
港铁曾于2015年初进行翻新工程,将2号站台(屯门码头 / 天水围方向)的上盖拆除并重新安装,引入玻璃上盖及外墙等新设计,而新的四方形站柱则配以青绿色。而1号站台(元朗方向)亦在2021年开始进行翻新工程,现时两个站台均已完全翻新。
轻铁大棠路站2号站台(往屯门方向)的候车乘客极多,经常有逼爆站台情况。2015年4月港铁完成该站台的翻新工程,站台空间变阔,但广告牌亦同时增大。港铁发言人表示,站台在翻新工程前后均采取开放式设计,考虑到地理位置及附近环境,翻新后的站台设置玻璃分隔墙,将候车乘客和旁边的马路车道分隔。发言人又说,站台的玻璃分隔墙和上盖檐篷之间留有空间作通风之用,空气流通情况与工程前相若。
时为元朗区议员的吕坚表示,曾要求港铁在站台增加风扇或冷风机改善通风情况,却遭港铁以电力无法负荷为由拒绝,“翻新之后站台系阔咗,密封式嘅广告牌虽然可以隔离车道嘅废气,但同时都影响通风,我要求过港铁加风扇或者冷风机,但佢哋话电力未能负荷到,我觉得呢个理由唔可以接受!”吕认为港铁在站台增设电力装置并非难事,要求港铁尽快研究可行方法解决站台通风问题。[2]
事件
网民一连3日发起“三罢日”,2019年11月12日晚示威活动在全港各区“开花”,元朗水边围至大棠路等4个轻铁站受不同程度破坏,其中以大棠路最为严重,路轨被水泥及碎砖块堵塞,另4个车站路轨旁硬胶护壆亦被掘起。大批示威者12日晚在大马路一带聚集,焚烧轻铁设施,警方多次施放催泪弹,双方对峙至11月13日凌晨时分。
冲突间多人在人行道掘走多块砖头,明报记者在13日下午3时半起到轻铁元朗段7个车站巡视,其中水边围、丰年路、康乐路及大棠路均受到破坏;康乐路及大棠路两个车站的路轨被人以水泥堵塞。
港铁人员由凌晨4时起已开始清理路轨杂物,明报记者在11月13日下午到场时仍有10多名人员在大棠路站以铁笔撬走水泥,现场亦有两桶装起的水泥及碎砖块,清理期间尘土飞扬,人员均需带上口罩。
另外4个车站用来分隔轻铁路轨及车辆车道的“硬胶护壆”亦有多处被铲起,遗下大量固定路壆铁钉组成“铁钉阵”。本身是车长的香港铁路公司员工协会主席杜广仁受访时称,轻铁路轨若有异物,列车很容易出轨,因此人员须小心清理清除,同时要确保路轨在清理期间不会被破坏,否则全条路轨更换会更麻烦,难以估计复修时间。[3]
2022年12月13日,一辆红色小巴强行走过路轨。[4]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