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沽口炮台之战 (1900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沽口炮台之战 (1900年)
Remove ads

大沽口炮台之战义和团运动期间,八国联军于1900年6月与防守大沽口炮台清朝军队之间的一场战役。欧洲日本海军在与清军进行了短暂但血腥的战斗后占领了大沽炮台。此战的战损促使清政府站在义和团一边,同时清军奉命抵抗中国领土内的所有外国军队。联军一直控制着大沽口直到1901年9月义和团运动结束。

事实速览 大沽口炮台之战, 日期 ...
Thumb
联军冲向炮台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大沽口的联军船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的拳民威胁外国势力。拳民是中国本地的农民运动义和团成员,旨在终结外国对中国的影响。[4]至6月初,经清廷许可,有450名来自八国的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分批陆续抵达北京保护外交使馆区。6月9日,使馆区与天津的联络中断,虽然此时使馆区实际并未遭到攻击但6月10日,八国决定出兵,于11日集结了2,000人的西摩尔远征军,未经清廷许可,试图从天津乘火车前往北京支援使馆区,因铁路部分路段被毁,出天津不远即下车步行。在天津还有2,400联军士兵,多是俄军。中国的清政府正在犹豫是支持拳民抗击外国入侵还是镇压这一威胁朝廷的团体。[5]

同期黄海海岸外数英里有大量西方和日本的战舰。6月15日,清军在海河布置了水雷以防八国联军派战舰发起进攻。[6]为避免海上与天津的补给和通讯线受到威胁,各战舰的统帅在16日开会,认为控制海河河口的大沽口炮台是在华北维持据点的关键。在场的联军各国只有美国海军少将路易斯·肯普弗英语Louis Kempff反对,称他无权对中国开战。[7]肯普弗说进攻是“战争行为”,因此拒绝参与。[2]但肯普弗同意一艘老旧的美国炮舰“莫诺卡西”号英语USS Monocacy (1864)停驻在炮台附近,作为附近市民的避难所。[8]会后由公使团元老、法国驻天津总领事杜士兰转交最后通牒直隶总督裕禄,要求清军在17日凌晨2点前交出大沽口,逾时不交则各国将以力占据。裕禄奏折称17日5点才收到此照会,当时双方已交战数小时。[9][10]

这是外国水手的大胆要求。包括非战斗的“莫诺卡西”,只有十艘船可以从200码宽的河口的岸上通过,进入海河,以占领或袭击四座炮台。只有900人能被集合参与这次行动。相反的是炮台内和沿河停靠的数艘现代炮舰上的中国士兵和水手有大约2,000人。清军也开始在河口附近埋下地雷,在炮台安装鱼雷管[2]16日晚,外国战舰开始入河,建立可发起对大沽口炮台的占领或袭击的据点。[3]

Remove ads

战斗序列

联军

更多信息 舰名, 排水量(长吨)[11] ...

[13]

战役

战役于17日凌晨开始,哪一方先开火有不同说法。所有西方来源都说清军炮台不等最后期限到来就于17日凌晨0:45向联军军舰开火,可能是营官封得胜在备战时意外发炮。多数中方来源,包括罗荣光的奏折,说是联军军舰先开火。[14][15][6]俄国炮舰“朝鲜人号”在炮台齐射中被重创。“莫诺卡西”号虽然远离战斗,又有军官保护船上的37名妇女儿童,故处于“一个绝对安全的位置”,船头也遭受了一个中国的炮弹,没有伤到人。船长很快将其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清军炮台的射击精准,还击中了英军“鳕鱼”号、德军“鸡貂”号、法军“狮子”号,驱赶了俄军“吉利亚克”(Guiliak)号。[16]俄军打开了“吉利亚克”号的探照灯,将自己暴露于清军的火力下。“吉利亚克”号和另一艘战舰被严重损伤。18名俄军死亡,65人受伤。[17]

Thumb
科林·麦肯齐上尉在“海龙”号上留影
Thumb
联军进攻大沽口影响了慈禧太后支持拳民的决定。

对联军进攻最严重的威胁是停泊在大沽口沿岸的海容号防护巡洋舰,及在船坞维修的“海龙”、“海犀”、“海青”、“海华”四艘德国新造海龙级鱼雷艇[注 3][18],和“飞霆”号鱼雷炮舰[19]。但北洋水师统领叶祖珪不想与外国开战,战前与联军达成停火协议,因此在炮台开火后,海容号没有开火[20][14]。两艘英国鱼雷艇“鳕鱼”号、“名誉”号(分别由上尉科林·麦肯齐和罗杰·凯斯英语Roger Keyes, 1st Baron Keyes指挥)各拖着一艘载10人全副武装登陆部队的捕鲸船,和俄国“吉利亚克”号拖带一艘装满士兵的小船冲向北洋鱼雷艇,遭遇强烈抵抗,“吉利亚克”号弹药舱中弹爆炸放弃任务,“鳕鱼”号亦中一枚六英寸炮弹但弹头没有爆炸。最终“鳕鱼”号、“名誉”号和拖带的划艇得以靠上和占领了这四艘鱼雷艇。[21]战斗中“海华”舰管带饶鸣衢阵亡。这四艘鱼雷艇后被英、德、俄、法各分一艘,并在当时同被命名为“大沽”号。“海容”号、“飞霆”号被联军扣留,《辛丑条约》签订后归还中国。[20][19]

双方的大炮对决僵持直至接近拂晓时联军将所有船员投入对西北炮台的地面进攻。200名俄、奥军队带路,380名英、意军队跟随,300名日军在后。联军有一些运气,地面进攻开始时,炮台的火药库爆炸了,在随后的混乱中日军得以攻占炮台。[22]英、意军随后带队攻打北炮台,很快攻占。[23]

河南侧仍有两座炮台。联军用自己所有的和占领的中国炮台的枪炮瞄准这两座炮台。他们一次性爆破了另一座火药库,很快中国士兵丢弃了炮台。联军地面军队随后渡河,几乎未受抵抗就占领了炮台。大沽口炮台的战斗结束于早上6:30。总计900名士兵和水手的联军遭受了172人伤亡。[24]中方伤亡不详,但炮台被描述为淹没在“血河”里。[25]然而,罗伯特·B. 埃杰顿说,中方伤亡“可能不重”。[17]

Remove ads

影响

联军海军对大沽口的进攻有着深远的影响。此战最初送到北京的战报是裕禄在天津所发,强调正面战绩,没有告诉慈禧太后联军已攻占了炮台。[26]

此战将清政府明确推到了拳民一方,中国军队被命令抵抗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次日,6月18日,西摩尔上将和他的2000人被中国军队在京津铁路沿线攻击,在廊坊一带遭受400余人伤亡后,西摩尔决定放弃到达北京的目标,撤退到天津。19日,中国将一份最后通牒送给了北京使馆区的外交官们,通知他们在24小时内离京。外国人们担心自身安全拒绝离开后,20日,使馆区包围战开始。在义和团运动剩下的时间里,大沽口炮台一直在外国人控制下。[27]

联军军官表扬了中国军队在防御大沽口炮台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技能。[28]

在流行文化中

  • 同年,托马斯·A·爱迪生股份有限公司英语Thomas A. Edison, Inc.推出了一部纪录片短片《联军轰炸大沽口》(1900年),该片以微缩方式再现了这些事件。[29]

注释

引用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