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绿弄蝶

弄蝶科绿弄蝶属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綠弄蝶
Remove ads

绿弄蝶学名Choaspes benjaminii,英名俗名:Indian Awlking,又名雅绿翅弄蝶、大绿弄蝶、青翅弄蝶)是属于弄蝶科的一种蝴蝶,是绿弄蝶属的一种,也是其模式种[1]。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大陆地区及大陆性岛屿,模式产地为印度南部之尼尔吉里丘陵[2]。生境为低至中海拔地区(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活跃于朝夕时分[3]。翅膀呈深蓝绿色,后翅臀角有明显橙红斑,配有黑斑[4]

事实速览 绿弄蝶,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布

中国(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香港)、台湾、日本、印度、尼泊尔、缅甸、越南、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5]

形态

幼期

卵表面有明显纵棱及细微横纹。幼虫体色及斑纹会随龄期改变,但头壳上都有明显的黑色圆斑。1-3龄幼虫头壳黄至橙色,有黑色斑点,体色以黄绿色为主,中间镶嵌红棕色横纹。终龄幼虫头壳橙红色,尾暗红色,体表有黑黄相间横带。蛹白色,前翅黑斑椭圆,鼻状突粗短、末端较钝。[6]

成虫

触角长14.5-15.0毫米,深褐色,棒部逐渐变粗,渐变狭,端突直伸或稍弯曲,顶尖。下唇须第1,第2节下方披黄色长毛,中间有1纵列黑色毛带;第2节粗;第3节长而细小,呈黑褐色,指状向前伸。胸部背侧覆蓝褐色长毛,腹部腹面有橙黄色斑纹。雌雄翅膀斑纹相似,前翅翅形近三角形,外缘稍微呈弧形。后翅颇圆,臀区有一叶状突。[3][5]

雄蝶前翅长23.0-26.5毫米。前翅正面基部蓝绿色,有金属光泽,向外逐渐加深呈黑色,翅面颜色不一致,无斑纹;腹面前半部绿色,Cu2脉后灰褐色,翅脉黑色。后翅基部浅灰褐色,向外缘逐渐加深呈褐色,臀角沿外缘有橙黄或桥红色的斑带,该斑带在2a室和cu1室间向内突出;腹面绿色,翅脉黑色,臀角区橘红色,该区内缘有黑色斑纹,黑色斑纹外连有1道不规则带纹,cu1室的2个黑斑在Cu1脉与Cu2脉中间。特征在于后翅腹面橘红色的臀角区cu2室端的黑斑与2A脉后方的大黑斑被橘红色翅脉分开。前、后翅外缘毛褐色。[4][5]

雄外生殖器背兜前端平截,背面观背兜与钩形突间有1箭头形透明区。钩形突背面观锥形,末端钝。颚形突发达,弯曲成钩状。囊形突短粗。抱器端二瓣型,背瓣与端瓣间有小的三角形凹入,部分重叠,背瓣端部钝圆,向后伸,端瓣顶端向上伸呈三角形,顶尖,端下缘平截。抱器瓣内侧近上缘有1狭片,伸向下方。阳茎短小而直。[5]

雌蝶前翅长23-28毫米,翅面底色较雄蝶暗色,蓝绿色长毛与底色的对比较显著。雌外生殖器肛乳突三角形。后阴片后缘V形凹入,中间有小缺刻。囊导管膜质,逐渐加粗。交配囊近圆球状,无囊形突。[3][5]

Remove ads

习性

幼期

刚孵化幼虫会先取食卵壳,然后进食嫩叶。长大后可以吃成熟叶。幼虫独居,除进食外,都会躲藏在叶包内。刚孵化的幼虫会在叶缘切下一个与自己体长差不多的椭圆形叶片,并吐丝将叶片卷向叶上表面,幼虫停栖在切下的叶片。[6]

2龄幼虫则在叶尖处制作饺子状虫巢,虫巢具有可通行的前门、供尾部排便的后门及让巢内空气流通的通气孔(气窗)。4龄及终龄幼虫体型颇大,所以会在成熟叶片上筑巢,新虫巢结构较长,没有通气孔,大幼虫会将虫巢与叶片连接处的叶片中肋咬伤,使得虫巢干枯下垂,幼虫在虫巢内部中肋咬伤处及叶柄上吐丝,加强巢的强度及耐用性。终龄虫会在虫巢内化蛹,有时则是爬离寄主至地面落叶中找寻化蛹处,冬季以大幼虫形态越冬翌年春季吃胖后才化蛹。[6][7]

幼虫的寄主植物包括:

更多信息 植物物种, 取食地区 ...
Remove ads

成虫

一年多代,春夏秋季可见。出没于森林、林缘、河川平原和山区阔叶林;在较寒冷地区见于沼泽地森林,在温暖地区亦可见于海岸森。成蝶飞行快速,活动时间偏好晨昏或阴天,阳光较强时会停栖在植物叶片下方。好访花,但访花时间短且飞行速度快。雄蝶有在地面吸水和粪便的习性。雌蝶会把卵散产在寄主嫩叶下面。[4][6][7]

亚种

  • C. b. flavens —— 分布于马来西亚[10]
  • C. b. formosana —— 台湾亚种,分布于台湾[11]
  • C. b. japonica —— 日本亚种,分布于印度、中国、日本及中南半岛各地[12]
  • C. b. pallida[13]

参见

近似种:

参考

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