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连工业大学
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的一所高等院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连工业大学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大连轻工业学院,而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业、纺织为特色的高等学校。1998年转制为以辽宁省为主,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管理体制。2007年3月,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

截止2014年7月,学校总占地面积1064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图书馆有纸质藏书59.2万册;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49个普通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850余人,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000余人、研究生3000余人。
Remove ads
学校历史
- 沈阳轻工业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决定成立沈阳轻工业学院,1958年7月22日开始筹建,1958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当时,设有纺织、印染、人造纤维、化工、酿造等五个本科专业。
1958年12月,辽宁省委决定停办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
1959年春,学院转隶属于辽宁省轻工业厅。1961年10月,营口海水化工专科学校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称营口分院。
1962年8月,辽宁纺织专科学校停办,学生和部分教师并入沈阳轻工业学院。
文革时期,辽宁省先后撤消65所院校,由于沈阳轻工业学院特色鲜明,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急需,成为被保留的25所院校之一。
1970月1月——1970年12月,沈阳轻工业学院搬迁到宽甸县,1970年,由省市革委会领导,以旅大为主。
- 大连轻工业学院
1970年12月,大连轻工业学校并入,更名为大连轻工业学院。
1973年2月起,由辽宁省第一轻工业局领导。1978年8月,由轻工业部和辽宁省双重领导,以轻工业部为主。
1998年由轻工业部划归辽宁省管理。1999年10月25日,辽宁纺织工业学校、辽宁纺织工业学校中日服装艺术分校并入大连轻工业学院。
- 大连工业大学
2007年3月16日,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1]
2017年1月,大连工业大学入选辽宁省“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
2021年6月23日,加入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3]
Remove ads
办学规模
据学校2020年1月官网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4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3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辽宁省高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4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3人,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3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专职)
-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服装设计与工程教学团队
- 省级教学团队(5个):艺术设计生态教学团队(2007)、服装设计与工程教学团队、无机材料教学团队(2008)、工程图学教学团队、轻化工程工艺教学团队(2009)
大连工业大学优秀教师人才一览表[4]
- 质量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服装设计与工程[5]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6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光源与照明、包装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特色专业(7个):生物工程、轻化工程、纺织工程、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包装工程、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轻化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等
省级示范专业(6个):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服装工艺技术、电脑艺术设计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食品学院与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与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程学院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无机材料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
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5个):大连工业大学-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连工业大学-义乌市创意园文科实践教育基地等
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方法(2009)
省级精品课程:创业训练、经济学、高等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工程图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模拟电路、大学计算机基础、织物结构学、针织服装设计学、包装材料学、有机化学实验、服装立体设计、设计原理、形态构成、形态认知、服装表演学等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制浆造纸污染控制》、《形态认知系列教材》
- 教学成果
2021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
Remove ads
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49个普通本科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3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来华留学)。[1]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日语专业、功能材料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生物制药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专业。[6]
Remove ads
截止2020年6月,学校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9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个艺术硕士、1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生物学、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美术学、艺术学、设计学
工程硕士(9个):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纺织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5个):发酵工程、纺织工程、制浆造纸工程、食品科学、设计艺术学
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3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辽宁省高校一流特色培育学科项目(1个):设计学
Remove ads
大连工业大学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法国北加莱公立高等美术学院、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北陆先端科技大学院大学等大学开展校际交流本科生“2+2”项目、本科生“3+1”项目、研究生“2+1”项目、研究生“1+1+1”项目、本硕连读项目、短期互换生项目、国家公派留学等项目。
2022年,学校获批并开展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学术研究
- 国家级研究平台
- 省级科研平台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大连市科研平台
Remove ads
- 馆藏资源
截至截止到2020年底,馆藏总量近90万册。购进2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电子图书158万多种,并自建了本校特色数据库。[8]
-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学校文化[9]
博学精思,笃行致新
“博学精思”,意即做学问者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缜密思考,精益求精。
“博学”,最早见于《论语》:“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说,君子要掌握广博知识,并用礼规范自己的言行,方能不悖做人之道。其后,《礼记》又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谓善学之人,广学博识、审时度势、慎终追远、明辨是非、笃行不悖。博学,就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读书治学,必须广泛的猎取,打好牢固基础,方可循序渐进,拾级而上,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宽容才能兼容并包,具有开放胸襟和世界眼光。
“精思”,就要一丝不苟,就要刨根问底,就要穷追不舍。常言道:“思不断者必出新。”《论语》上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所以要善于思考,从人类知识宝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判美析理,求真弃假。
“笃行致新”,意即学以致用,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努力达到最好。
“笃行”,孔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为诚笃、忠实,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行之意。人生天地之间,做诚实、守信、忠厚之人,是最重要的事情。笃行就是要身体力行,择善而行,踏实前行。笃行就是强调实践,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致新”,致者,达到也。新者,更新,创新。致新的意思就是追求、达到更新、更高的境界。要创新,就要“扬弃”——扬优良传统,弃陈规陋习,科学发展,与时俱进。致新是笃行的升华,是博学精思付诸于实践的最高境界。在选择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追求卓越。
“博学精思,笃行致新”,前一句强调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后一句强调如何做人,如何实践。用“博学精思,笃行致新”作为新时期的校训,有利于铸就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流传百世的大学精神,也是我校“以人为本、强化内涵、彰显特色、开拓致新”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Remove ads
明德 励志 守正 求实
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等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发挥好教育的引导作用,拂尘去蔽,涤净广大青年的内心,使其通过内修外练,继承和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励志: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的要求,即“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以“励志”为校风,旨在倡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奋斗精神,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守正:出自成语“守正出奇”,即恪守正道,具体为:守学问之正,继承前人成果,养成严谨的学风;守处世之正,为人处世当诚实平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守行事之正,严谨行事,一丝不苟。
求实:源于对学校脚踏实地办学历史传统的凝练,旨在倡导遵循与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求真务实”态度和踏踏实实严谨务实的作风。
“明德”“励志”侧重精神层面,“守正”“求实”侧重实践层面,组合在一起成为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导向。
学校校徽外轮廓为圆形,颜色为蓝色,包含学校中英文全称及主体图形等主要元素,其中中文校名由郭沫若题词拼掇而成;主体图形以“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的首字母“ D ”、“ P ”、“ U ”为构成元素;下方的阿拉伯数字“ 1958 ”为学校建校年代。
争议事件
2025年7月8日,大连工业大学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拟对一名女生作出开除学籍的处分,理由为其“2024年12月16日的不当行为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公告中公开了该女生的完整姓名,此举引发舆论关注与争议。[10][11][12]
据《极目新闻》和《上游新闻》等媒体报道,该事件涉及该女生与一名乌克兰籍电竞选手之间的不正当交往,事件相关内容在网络平台传播,引发争议。《极目新闻》援引律师观点指出,校方在处分公告中公开学生姓名,可能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护与人格权,涉嫌侵犯隐私权,并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10]
《上游新闻》报道中援引律师分析称,该事件至少存在三大争议点,包括校方信息公开是否过度、处分依据是否充分透明、以及是否存在因舆情压力而加重处罚的问题。[11]有观点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42条和《宪法》第38条,学校应尊重并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处分应当程序正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11]
截至目前,尚无公开信息显示涉事乌克兰籍电竞选手受到法律追责。《联合早报》指出,该事件引发部分网友对“处分对象仅限校内一方”的讨论。[12]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2022年)[13]
历任领导[14]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