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黎巴嫩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黎巴嫩国(法语:État du Grand Liban),又译大黎巴嫩州或大黎巴嫩邦(英语:State of Greater Lebanon)通称大黎巴嫩(阿拉伯语:دولة لبنان الكبير),是于1920年至1926年间,属于法属叙利亚及黎巴嫩托管地下的一个自治国家,1926年脱离叙利亚联邦改隶为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لبنانية)。
此条目目前正依照英语和法语版本上的内容进行翻译。 (2024年12月27日) |
Remove ads
背景

在1861年,欧洲国家与奥斯曼帝国谈判通过自然规管协议[暂译],同意在帝国的地方成立黎巴嫩山穆塔萨勒夫领,来保护当地的基督徒人口。到一次大战过后,该穆塔萨勒夫领与其他周边分区合并,成为大黎巴嫩国,面积多了大概一倍。
“大黎巴嫩”(法语:Le Grand Liban)首先由黎巴嫩学者 Bulus Nujaym 和 Albert Naccache 在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提出[1]。
Nujaym 曾经在1908年出版了很受欢迎的书本《La question du Liban》(黎巴嫩问题),该书的550页中提出了成立大黎巴嫩国的理由,认为扩大版图是对黎巴嫩的经济稳定有必要[2]。

在巴黎和会期间,黎巴嫩由马龙尼的牧首 Elias Peter Hoayek 代表,他在1919年10月27日和会里提出了建议,希望扩大黎巴嫩山穆塔萨勒夫领的范围。虽然这些地区并非主要由基督徒聚居,但他仍认为这些地方是黎巴嫩的自然一部分[3]。该提议有部分是基于穆塔萨勒夫领有一半人口因黎巴嫩山大饥荒而丧失,而当地教会希望扩大的版图能够更有效地为居民提供食粮[4]。扩大的地区包含了的黎波里、贝鲁特、赛达、和推罗这几个大城市,和他们的周边地区[3]。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