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奥林巴斯OM系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林巴斯OM系列
Remove ads

奥林巴斯OM系统(O =奥林巴斯 而 M = Maitani,为设计师米谷之姓氏)是1972年至2002年间,由奥林巴斯生产销售的一系列35mm胶片单镜头反光相机镜头和配件(一些配件售到2003年初)。

Thumb
奥林巴斯OM-1,装配有F.ZUIKO 50mm F1.8镜头

该系统于1972年由奥林巴斯推出,此时已是尼康、佳能等其他制造商建立了自己的SLR系统的十几年之后。该系列由奥林巴斯的传奇设计师米谷美久及团队操刀设计,当时米谷美久已是奥林巴斯的首席设计师。

该系统的核心标志是紧凑的机体设计,分为高端系列和稍后的消费级产品。系列首款型号是全机械式M-1,但由于徕卡(已经有M1型号)的压力,改名为OM-1。也基于此,M系统更名为OM系统。该相机包括一个全口径TTL硫化镉(CdS)曝光计和一个直径相对较大的卡口镜头支架。到20世纪70年代末,OM-2和面向消费者的OM-10加入系列。奥林巴斯陆续添加了专业定位的OM-3和OM-4以及消费级OM-20、OM-30和OM-40,命名以数字增加为模式。相机配有一系列Zuiko品牌的镜头,以及各种配件。大多数OM机身和镜头为手动对焦构造;仅1986年的OM-707是唯一的真正自动对焦机型。

80年代开始的单反相机自动对焦浪潮,同为日本企业的美能达佳能推出了新的系统,而尼康宾得逐步完成了在原先卡口上的对焦自动化改造。奥林巴斯虽然在OM系列上进行了自动对焦尝试,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还是成为了其可换镜头35mm胶片相机的绝唱,而变成历史资料馆中重要的里程碑产品;2012年以OM-D E-M5推出为代表而诞生的新OM-D系列,在外形上致敬了这一传统单反机型。

Remove ads

相机型号

奥林巴斯的PEN F系列半格使用的可换镜头单反相机系统,随着市场升级,奥林巴斯也开始进行135mm全尺寸单反机型的设计考量,在1971~1972年间,具有M42螺口Olympus FTL英语Olympus FTL成为一款试水产品登场,而紧随其后,便拉开了整个OM系列的大幕。

截止停止生产的2002年,奥林巴斯生产了各种各样的OM系列相机,被分成两个不同的系列。具有单位数字型号的相机是专业系列,具有更高级的功能和更好的耐用性。两位数(或更多)的型号表示设计为便于使用的“消费者”照相机。

80年代日本相机厂商的自动对焦化浪潮,造成了手动对焦单反相机市场大幅下滑,所有的消费级机身都在1992年后停产;例外是1997年以确善能产OM-2000型号做了一个小的返场演出。OM-2000及高端机型的供应则保持到2002年才停止。[1]


更多信息 1970年代, 1980年代 ...
Remove ads

专业机型

OM-1

奥林巴斯OM-1是一台手动的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于1972年推出,形成了OM系统的基础。最早称作Olympus M-1,但因为徕卡认为该名称有争议,而改为OM-1。它由米谷美久领导的一个小组进行设计,该小组为其设计了取景器内的指针,与TTL测光计曝光表联动。OM-1以它的紧凑、轻量而安静的机身设计著称。与OM系统的其他部分相比,OM-1独有的一个特点是其反光镜升起锁定功能,使其成为天文摄影和微距摄影的理想选择。

OM-2

Thumb
OTF式的元件排布

1975年推出的奥林巴斯OM-2是一款半自动机型,具有光圈优先,并配有电子控制快门。它基于OM-1机身,并保持与OM-1配件和镜头的兼容性。它拥有镜后(TTL)胶片位置(off-the-film, OTF)测光,通过在实际曝光期间从快门帘幕表面和/或胶片表面的反射测量光计算的,该方式具有很高的曝光准确度。OM-2同时也提供了如OM-1的手动曝光模式供选择。

OM-3

OM-3则是OM-1的升级版本,不具有自动曝光模式,完全机械快门。除了早期机身的中央重点测光之外,它还配备了多点测光系统(与OM-4共享)。它还具有与OM-4相似的液晶显示屏,可以在低照度下进行背光照明。相比同期推出的OM-4,OM-3的主要优势是由于其机械设计,无需电池即可工作(曝光表和LCD需要电池)。OM-3不具有自拍计时器。

1995年,也就是OM-3停产9年后,奥林巴斯推出了OM-3Ti。它分享了OM-4Ti对OM-4的改进。

OM-4

奥林巴斯OM-4是OM-2的改良版,在1983年至1987年间制造。机身于北美标价US$685。这是一款电池供电驱动的机电控制手动对焦单反相机,具有手动曝光控制或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它使用水平布帘焦平面快门,速度范围为240秒(在自动模式下)至1/2000秒,具有B门,以及1/60秒的闪光同步

OM-4具有一个内置点测光计[可对比佳能FTb](2%的视角,50mm镜头对应3.3˚),并且是第一款能够测量8个独立区域并对其进行平均的相机。光度计使用双同心分段硅光电二极管提供点测光或中央重点平均读数。它在取景器底部使用了一个渐变线性液晶显示屏来提供快门速度,以显示相对于实际相机设置的读数。

在1986年,OM-4被改进为更强韧的OM-4Ti(在美国称作OM-4T)版,具有钛合金顶盖和底板,改进的耐候性和高速闪光同步。最后一个版本在2002年停产。

消费级机型

OM-10

OM-10于1979年6月与OM-2N同时上市。为一台具有光圈优先与自动测光功能35mm单反相机,配置了电子控制焦平面快门。除非安装了可选的手动曝光适配器,否则相机只能使用光圈优先AE。允许设置快门速度在1秒和1/1000秒之间,(此外,B门同样可用)。该相机配备了一个固定的五棱镜取景器,视野率93%,内藏LED曝光指示器。

测光系统方面,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光圈优先的自动测光。相机的胶片速度范围从ASA 25到ASA 1600。使用位于相机右上方的过片杆进行胶片过片操作,胶片回片以左上方的回片柄手动完成。机身尺寸 136x83x50mm,重量约430克(15盎司)。

OM-20

OM-20(北美型号OM-G),基本上是OM-10的改进版本,将前作上棘手的模式开关替换为易于使用的设计。OM-20还有内置的快门速度拨盘,取景器中的模式显示以及更强大的上片机构,可以在OM过片马达2(OM Motor Drive 2)配合下,以每秒5帧的速度拍摄。快门磁铁和释放系统有其他小的设计改进。


OM-30

本质上是一款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OM-20。使用普通镜头时,取景器中有合焦提示灯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手动对焦。

当与电机驱动器或winder单元,以及M-In Focus触发器线一起使用时,镜头可以预先聚焦在特定点上。当物体进入合焦区域,则自动触发快门。

当时还有一种特别制造的35-70mm 自动对焦镜头,但目前存世稀少。

OM-40

可以说是OM-20的进一步改进型号,其功能甚至受到专业摄影师的关注。它有一个更轻,更现代化的人体工程学机身设计。还具备了早期矩阵测光技术,以及反光镜锁定功能;后者于自拍开启时激活,这在非高端相机中很少见到。

OM-40在一些市场也被称作OM-PC,部分源于其程序模式(P Mode),可以自动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

OM-2000

确善能(Cosina)制作的奥林巴斯机身,但玩家群体中,OM-2000并未被奥林巴斯的“顽固粉丝”认为是“真正的OM”相机。

相比传统的带有水平快门的OM相机,OM-2000的纵走式机械快门显得略为特别。这允许OM-2000在1/125s的快门速度同步闪光灯。许多摄影师发现这种同步速度有利于在日光下使用闪光灯补光。

原型机

OM-X

在OM-1的设计研究过程中,由米谷美久领导的奥林巴斯设计团队曾经制作过一款完全模块化的相机,就好比是“35毫米的哈苏”。这款相机是作为技术验证原型而制造的,被称为OM-X。[3]

2017年,奥林巴斯日本的技术历史展馆‘瑞古洞’,就有安排OM系统开发时期的展览‘オリンパス一眼レフの夜明け前’,期间展现了原型试作机[4]

镜头群

Thumb
奥林巴斯 Zuiko OM 50 mm F1.8 镜头
Thumb
OM系统镜头

OM系列镜头的光圈控制环安排在镜身前部。这种设计隔开了快门控制,快门速度控制则由镜头卡口与机身联动。OM镜头还在镜头上配备了景深预览按钮,相比同时期大多数其他单反相机系统,这个按钮通常安排在机身上。

Thumb
奥林巴斯OM - 佳能EOS转接环

OM系统的法兰距为46mm(从镜头安装环或法兰盘位置到胶片的距离),由于较大的法兰距和独立的光圈控制机构,使得OM镜头可以较容易地转接到其他系统机身上使用,例如佳能的EOS系统

更多信息 镜头, 视角 ...

原型镜头

出于技术验证或其他目的,有一些手动Zuiko原型镜头进行制造以讨论,但从未销售:

  • 18mm/f3.5,18mm F3.5原型,L.zuiko系列,带有12枚10组,72毫米滤镜螺纹
  • 50mm F2 饼干镜头, 40mm F2 饼干镜头之原型
  • 85mm F1.4,原型,带有GRIN梯度折射率英语Gradient-index optics (GRadient INdex of Refraction)元件
  • 160mm F3.5,原型
  • 300mm F6.3,原型
  • 400mm F4.5,原型
  • 500mm F5.6,原型
  • 800mm F9,原型
  • 1200mm F14,原型
  • 24–40mm F4,原型[6]
  • 90–250mm ,为85–250/5之原型

附件

Thumb
配置了微距拍摄台和环形闪光灯的OM相机

作为一个系统,奥林巴斯为专业人像,新闻报道,体育摄影和科学摄影制作了众多配件。[7]

  • 过片马达,和具有250张拍摄数量的可拆卸后背
  • 闪光系统:专用闪光灯,热靴,连接线,连接头,电源,适配器和滤镜
  • 可交换的对焦屏,而不是笨重的可交换取景器设计
  • 微距摄影: 延长管(近摄接圈),支架和底座,专用闪光灯和配件
  • 显微摄影: 系统和连接,对焦,自动和手动曝光装置
  • 技术摄影:数据记录背,内窥镜和天文摄影适配器
  • 收纳箱,握把,绳带,电池座


参见

参考与引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