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好黑

短篇小説集,謝曉虹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好黑
Remove ads

好黑》,是香港作家谢晓虹于200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亦是其首部个人著作。该作由青文书屋和宝瓶文化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辑录了十二篇魔幻现实风格的短篇小说,其中两篇小说〈旅行之家〉和〈理发〉曾分别夺得第十五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首奖和第一届大学文学奖小说组冠军,而《好黑》亦于出版翌年赢得第八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首奖。

事实速览 好黑, 作者 ...

收录作品与情节

更多信息 标题, 情节 ...
Remove ads

创作与出版

《好黑》是谢晓虹的首部个人著作,而她在往后十七年再无出版个人作品[3]。该作的标题“好黑”取自其中一篇〈幸福身体〉中少年在变卖身体后说的最后一句话,同时贴合小说的悲壮格调和充斥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4]:79-80。该作收录的大部分作品都使用了拼图式的结构撰写,小说情节比较碎片化,需要读者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如何组织故事内容[5],而且都是以家庭为主题和牵涉精神病患者,写作风格则偏向不血腥的怪诞和暴虐,以角色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和伤害来呈现暴力[1][6]。该作亦没有添加明确的时空标记,让读者能以比较抽离的角度阅读[5]。《好黑》于2003年11月1日由青文书屋出版,其中封面和插图都是由谢亲自绘画[7]。谢曾指她的写作目的仅仅是希望能写出她认为有意义的作品,因此在该作出版后并没有留意任何评论和反馈[1]。2005年,在《好黑》获得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后,谢受宝瓶文化邀请在台湾出版该作,并由作家叶辉和凌钝协助编辑,最终在同年11月28日正式发行[7]

Remove ads

评价

《好黑》普遍获得正面评价,主要赞赏该作使用在香港文学较为罕见的魔幻现实风格和不可靠叙事者,以及对人性刻划的真实性。香港学者蔡益怀曾将该作称为香港新生代作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4]:96;而香港作家邓小桦亦曾以“惊艳天下”来形容该作[8]

在主题和风格方面,台湾学者陈大为赞扬该作拥有诡异的穿透力,且能在荒诞的虚构叙事中描绘出残酷而真实的人性[9]。中国学者李欧梵评论指该作能完美呈现出不安的感官世界和冷静地书写嗜血暴烈的场景,以及刻划出如性欲高涨时变卖器官换钱嫖妓的少年、在爱和伤害中沦为残废的情人等不同角色的极端形象和心境,并赞扬谢在作品中活用超现实主义[10]。香港文学评论家谭以诺也认为该作所呈现的暴力有别于一般的反现代化作品,把人与人的亲切关系推至互相残害的地步,显得嗜血而冷静,而这种状态亦与现代城市的冷酷产生对照作用[6]。香港作家沐羽则赞扬谢的创作腔调,形容该作的南美魔幻写实风格虽冷硬但内含热情[11]

香港作家董启章特别提到〈旅行之家〉一作,他赞扬该作的意境建构和黑色幽默风格,以及运用了充满着超乎童趣而近乎恶作剧的叙事格调,令人惊奇[12]。台湾学者李欣伦亦同样赞扬〈旅行之家〉充满超现实色彩的叙事风格,而且该作的角色刻画、氛围烘托和场景安排均能形塑出距离感,引人入胜[9];李亦将〈关于我自杀的那件事〉与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白河夜船日语白河夜船 (小説)》作比较,赞扬该作的笔触森冷而淡漠,而独特的说故事方法令人战栗而清醒[9]。蔡益怀则赞扬〈旅行之家〉和〈理发〉两部作品能表现出都市人生的荒芜,而〈头〉和〈幸福身体〉两个故事意味深长,犹如迷宫般的叙述和怪诞暴虐的书写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阅读享受[4]:78-79。陈大为跟蔡有相似的看法,认为〈幸福身体〉和另一部作品〈风中街道〉的高度虚构性极具穿透力,并用上怪诞的手法配合犹如古典小说中的写实情节令情感变得真实,而且饱含创意[13]。而邓小桦则赞扬〈叶子和刀的爱情〉一文能兼揉冷酷和甜蜜,切中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爱情困境[14]

荣誉

更多信息 年度, 奖项 ...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