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姚道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姚道和(5世纪?—479年),字敬邕,刘宋将领,后秦皇帝姚兴的孙子。
他的父亲姚万寿,曾任后秦镇东大将军,后来归降宋武帝刘裕,最终官至散骑侍郎。姚道和最初以刘骏安北将军府行佐的身份入仕,家族世代有名望,他也读过不少经史典籍。姚道和常欺骗他人说:“我的祖父是天子,父亲是天子,我自己也曾做过皇太子。”义嘉之乱时,右军将军萧道成、射声校尉姚道和率领上千艘战船出征,船只遍布江河。宋明帝刘彧因四郡叛乱平定,留下吴喜统领全景文、沈怀明、刘亮、孙超之、寿寂之等人向东平定会稽;派遣萧道成、张永、姚道和、杜幼文、垣恭祖、张灵符向北征讨;又令王穆之、顿生、江方兴向南讨伐。元徽年间,姚道和任游击将军,跟随萧道成在新亭击败桂阳王刘休范叛军,因功升任抚军司马。元徽三年(475年)十二月乙丑日,朝廷任命冠军将军姚道和为持节、督司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司州刺史,兼任义阳太守,封范阳县侯[1]。后废帝刘昱被杀后,顺帝刘准即位,沈攸之派遣使者邀约雍州刺史张敬儿、梁州刺史范柏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内史王文和等人共同谋反。张敬儿、王文和斩杀使者,快马奏报朝廷;范柏年、姚道和、庾佩玉则持观望态度,拥兵自重、怀有二心,暗中与沈攸之呼应。升明元年(477年)十二月,豫州刺史刘怀珍、雍州刺史张敬儿、广州刺史陈显达一同起兵讨伐沈攸之。升明二年(478年),沈攸之叛乱被平定,司州刺史姚道和因心怀二心被征召入朝,朝廷任命周盘龙督司州军事、担任司州刺史,保留其假节、将军头衔不变。此前,姚道和没有斩杀沈攸之的使者,还暗中命令随郡太守刘道宗撤兵;等到沈攸之围攻郢州时,他又派兵驻守堇城支援郢州。叛乱平定后,姚道和按惯例获得爵位赏赐,张敬儿将他的所作所为全部上奏朝廷。建元元年(479年),萧道成下令有关部门弹劾姚道和的罪行,将其诛杀。姚道和生性多疑怯懦、缺乏决断,最终因此丧命[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