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尔士行政区划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威尔士的行政区划分两个层级,分第一级是主要地区(principal area),第二级是社区(community)。

主要地区列表
主要地区为单一层级(single-tier)的行政区,似单一管理区,政府有原先县和区2级行政区的权限。
该层级的行政区共有22个主要地区,依种类可分郡(county)、市(city)和郡自治市镇(county borough)。
Remove ads
行政区划历史

基于1888年地方政府法案(Local Government Act 1888),自1889年到1974年3月31日,威尔士的县级行政区被分成行政县(administrative county)和县级镇(county borough)2类,共有17个县级行政区。而行政县下1级行政区为镇(borough)、市区(urban district)和乡区(rural district)。
共有13个。分别是:
共有4个。分别是:
基于1972年地方政府法案(Local Government Act 1972),自1974年4月1日到1996年3月31日,威尔士原先的县级镇被撤并,且县级行政区重新组建成新的县(county)。
|

县下1级行政区为区(District)。如右图分别是:
- 加的夫(Cardiff,SG1)
- 格拉摩根谷(Vale of Glamorgan,SG2)
- 奥格莫尔(en:Ogwr/Ogmore,MG1)
- 朗达(Rhondda,MG2)
- 卡嫩河谷(Cynon Valley,MG3)
- 梅瑟蒂德菲尔(Merthyr Tydfil,MG4)
- 拉姆尼谷(Rhymney Valley,MG5)
- 塔夫伊利(Taff–Ely,MG6)
- 斯旺西(Swansea,WG1)
- 里乌谷(Lliw Valley,WG2)
- 尼思(Neath,WG3)〔后与塔尔伯特港合称尼思塔尔伯特港〕
- 塔尔伯特港(Port Talbot,WG4;原名Afan,1986年1月1日改名)〔后与尼思合称尼思塔尔伯特港〕
- 锡尔迪吉恩(Ceredigion,D1)
- 普雷斯利彭布罗克(Preseli Pembrokeshire,D2;原名Preseli,1987年4月1日改名)
- 南彭布罗克(South Pembrokeshire,D3)
- 卡马森(Carmarthen,D4)
- 拉尼利(Llanelli,D5)
- 迪内弗尔(Dinefwr,D6)
- 蒙哥马利(Montgomeryshire,P1,原名Montgomery,1986年改名)
- 拉德诺(Radnorshire,P2,原名Radnor,1989年5月8日改名)
- 布雷克诺克(Brecknock,P3)
- 科尔温(Colwyn,C1)
- 利兹兰(Rhuddlan,C2)
- 德林(Delyn,C3)
- 艾林和迪赛德(Alyn and Deeside,C4)
- 格林多(Glyndŵr,C5)
- 雷克瑟姆美拉(Wrexham Maelor,C6)
基于1994年(威尔士)地方政府法案( Local Government (Wales) Act 1994),自1996年4月1日至今,威尔士原先的县和区2级区划被合并,行政区重新组建成新的主要地区,为单一层级的行政区,政府有原先县和区2级行政区的权限。此行政区划一直维持到现今。
主要地区依种类可分为县(county)、都市县(city and county)、县级市(city)和县级镇(county borough),共有22个行政区。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