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廉·菲普斯
英屬美洲歷史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威廉·菲普斯(英语:William Phips,1651年2月2日—1695年2月18日),英格兰出身的殖民地政治人物与船长,因打捞加勒比海沉船财宝而致名,后受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任命为马萨诸塞湾省首任总督(1692-1694年),在任内处理塞勒姆审巫案,并于1695年在伦敦逝世。[1][2]
生平
威廉·菲普斯于1651年2月2日出生于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缅因地区肯尼贝克河附近的一个清教徒家庭。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家中共有二十余名子女,菲普斯是最年幼的儿子之一。年轻时,他曾以牧羊为生,随后在当地学习木工与造船技术,逐渐接触航海事务。[3][2][4][5]
青年时期,菲普斯前往波士顿,并开始参与航海与造船业。他凭借勤奋与野心逐步积累人脉,并投身于大西洋航运与寻宝活动。1680年代,他受西班牙沉船财宝的消息吸引,率领探险队在加勒比海进行打捞。1687年,他成功从哈瓦那附近的沉船中打捞出大量银锭与财宝,部分送往英格兰献给王室。由于此举为国库带来巨大利益,菲普斯获得詹姆斯二世赏识,被封为爵士,并获得一定政治地位。[2][6][4]
在王政复辟与光荣革命之后,菲普斯转而效忠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1690年,他率领新英格兰军队远征新法兰西,进攻魁北克城,然而此役因补给不足与准备欠佳而失败。尽管如此,他仍获得殖民地领袖的支持,被视为合适的行政长官人选。[7][4][8]
1692年,威廉三世与玛丽二世任命菲普斯为新设立的马萨诸塞湾省首任皇家总督。他抵达波士顿后不久,即颁布大赦令释放多数政治犯,并重建与当地清教徒精英的关系。然而同年夏天,塞勒姆审巫案爆发,殖民地社会陷入恐慌。菲普斯最初批准设立“Oyer and Terminer”特别法庭,以审理巫术案件,并任命副总督威廉·斯托顿主持审理。随着处决案件增多,社会批评声浪加剧,他最终于1692年底下令解散法庭,并赦免剩余被告。[7][3][9][10]
在任内,菲普斯致力于加强殖民地的防卫与行政,但因性格强硬且处事争议不断,逐渐与波士顿的清教徒领袖与殖民地菁英发生矛盾。1694年底,他因政务争执与指控被召回伦敦接受调查。1695年2月18日,菲普斯在伦敦因病去世,终年44岁。他的遗体葬于伦敦,未能返回北美。[6][8][5]
菲普斯的一生从牧羊人到殖民地总督,展现出新英格兰早期社会中阶层流动与个人冒险精神的可能性。他既因财宝打捞而成名,也因塞勒姆审巫案的处理方式而在历史上留下复杂的评价。
Remove ads
遗产与评价
威廉·菲普斯在北美殖民史上留下复杂的评价。一方面,他的经历象征了新英格兰社会中贫寒出身者透过冒险与机遇跃升的可能性,从牧羊人到获封爵士与殖民地总督,他的人生历程常被后世视为殖民地社会流动性的典型例子。他打捞财宝的事迹,亦使他成为当时大西洋世界闻名的人物。[11][5]
另一方面,菲普斯在政治上的表现则存在争议。他在塞勒姆审巫案中的态度被认为摇摆不定,先是批准特别法庭进行审判,造成大量处决,后又因舆论压力下令解散法庭并赦免被告。虽然他的决定最终有助于平息恐慌,但其迟来的行动也使部分受害者的冤屈无法挽回,因此史家对其领导力评价不一。[10][9][12]
在马萨诸塞湾省的行政方面,菲普斯虽致力于推动防御工事建设与地方治理,但由于个性刚烈且缺乏政治技巧,时常与清教徒菁英及殖民地议会发生冲突。他与副总督威廉·斯托顿、以及部分宗教领袖的争执,更使其声望受损。[13][8]
在文化记忆中,菲普斯多半因塞勒姆审巫案与寻宝事迹而被铭记。他既被描述为冒险精神的代表,也被视为殖民地政治不稳定与宗教恐慌时代的缩影。随着历史研究的推进,他的形象逐渐从单纯的英雄或失败者,转向更具复杂性的历史人物定位。[13][3]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