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婚前性行为

未婚者之间发生的性行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婚前性行為
Remove ads

婚前性行为(英语:pre-marital sex),指人类性行为的参与者在结婚之前发生的性行为。婚前性行为在一些宗教中会视为犯罪,许多文化也会认为婚前性行为不符合性伦理,视为禁忌。自从1960年代的性革命开始,一些西方国家已比较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2014年有关全球伦理的皮尤报告指出,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例如马来西亚、埃及、约旦、巴基斯坦),特别无法接受婚前性行为。 这些国家超过90%反对婚前性行为。而西方国家的接受度最高,像西班牙、德国和法国,只有不到10%的人反对[2]

Thumb
比较一些国家1980年及2007年时,未婚女性怀孕的比例[1]

而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是否能被社会大众接受或容忍的程度,在各种不同文化之间有所差异。看待婚前性行为的重要意义,在一些文化中与传统上处女处男概念相关联。然而,婚前性行为可指称其他多重性关系情境(如外遇,发生外遇的已婚者虽与配偶存在婚姻关系,但对于外遇对象之间彼此并无实质婚配关系)或超过一个以上的性伴侣关系。

Remove ads

定义

一直到1950年代为止[3],“婚前性行为”是指二个接下来要结婚的人,在婚前发生的性行为[4]。当时西方社会的常态是男女在超过21岁之后就结婚,不太考虑会有人发生性行为,而不结婚的情形。“婚前性行为”一词是用来代替有负面意涵的私通[3],也和在结婚前性禁欲的处子、处女概念有关。

此一词语后来改成表示二个人在结婚之前发生的性行为,不考虑这二人是否是情侣,接下来是否要结婚[4]。此一定义有一些歧义,不清楚二人若是法定禁止通婚的亲属,或是和没有打算与其结婚的人发生性行为,是否算是“婚前”性行为[3]

也有一些代替“婚前性行为”的词,例如“非婚性行为”(non-marital sex,和通奸有重叠)、青年性行为(youthful sex)、青少年性行为(adolescent sex)等。这些词也有一些歧义,因为“性行为”的定义也会随人而不同[3]

盛行率

目前的西方文化中,有关在结婚前要性禁欲的社会价值已不是主流。在历史上,相当高比例的人在婚前曾发生过性行为,但愿意承认的人不多。在一个美国的研究中,在1910年之前出生的男性,有61%承认有婚前性行为,女性承认的比例则有12%。这样的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文化上有关承认性活动的双重标准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为男性较常嫖妓[3]

从192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婚前性行为开始更加普遍,特别是在女性身上。在二十世纪末,美国人约有75%至80%在22岁以前就有进行过阴道性行为。这个现象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包括结婚年龄的提高,以及有效避孕工具的普及[3]

2001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有针对青少年性行为的问卷,有相关资料的发达国家有12个,其中10个国家有超过2/3的青少年在不到二十岁时就已发生性行为。在丹麦、芬兰、冰岛、挪威、英国和美国,在不到二十岁就发生性行为的青少年超过80%。在澳洲、英国和美国,十五岁的青少年约有25%已有性行为,到十五岁时,比例已到达50%[5]。在2005年凯泽家族基金会针对美国青少年的研究中,29%的青少年有感受到要有性行为的压力,有33%性活跃的青少年表示“在一个太快进行性行为的关系中”,有24%表示“曾发生过他们其实不是想要的性行为。”[6]。很多民意调查指出同侪压力是鼓励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因素之一[7][8]

根据2007年Public Health Reports中的文章,大多数的美国人曾有婚前性行为。针对目前的青少年、1950年代末期及1960年代初期的青少年都是如此。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中的资料指到,在2002年时,有77%的美国人在20岁时已有性行为,该比例中,有75%是婚前性行为。而1964年到1993年之间满15岁的女性中,在30岁时约有91%有过婚前性行为,在1954年和1963年之间满15岁的女性中,在30岁时约有82%有过婚前性行为[9]。另外,比较1988年–1996年以及2004年–2012年的General Social Survey,2004年–2012年的受访者在18岁起的性伴侣没有增加,性行为的频率以及性伴侣的数量也没有像1988年-1996年的受访者那么多。这二次的问卷中,在性行为上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过目前的受访者 比较多和一夜情对象或是朋友发生性行为,而以往比较多是和男女朋友或是固定对象发生性行为[10]从1943年到1999年,有关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变化,因此年轻女性同意性行为的比例从12%上升到73%,年轻男性的比例则从40%上升到79%。人们对婚前性行为的罪恶感也在下降。2005年时只有不到25%的人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一定错误,或是几乎一定错误”的[11]

Remove ads

性别差异

有一份针对美国大学青少年的队列研究,指出男性自评对于一夜情的接受程度比女性要高[12]。另一个研究则将大学生依其理想的性行为对象分类,那些只想和男女朋友发生性行为的人,其勾搭或“炮友英语Friends with benefits relationships”对象的数量会比那些想要维持“弹性关系”及随意性行为的人要少[13]

2006年有一份分析Toledo Adolescent Relationships Study的研究,发现男性回报的非约会性伴侣数量比女性要多。在此例中,有1/3的男生只和其浪漫对象发生性行为,和之前没有约会的对象发生性行为的男生中,有1/3希望这个对象可以成为他的女朋友[14]。许多男生比较想和浪漫对象发生性行为,而不是和朋友或是炮友发生性行为[15]

2011年有一个针对青少年在发生性行为后,对于对方情感上的反应,发现正面的情感反应比较多,负面的比较少,男生和女生都指出其经验是正面多于负面[16]。女性指出保险套的使用带来的负面情绪反应较多,正面反应较少,而对于男性,保险套的使用带来的负面情绪反应较少,正面反应较多[16]。有一个在人类性行为课程中23年的研究,发现对于第一次的性经验,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反应。在早期的研究中,男性的愉悦和焦虑都比女性要高,女性的罪恶感则比男性要大。23年的队列研究发现,近年来女性比较多感到愉悦,比较少感到罪恶感。男性和女性的情感反应差异,在这23年来略有下降[17]。男性和女性对于第一次性行为情绪反应的接近,可能和美国越来越多将婚前性行为视为常态有关。在一个国际性的线上问卷中比较世界经济论坛中37个国家居民的意见,要找出这些国家性别平等的情形,发现性别平等较高的国家有较多的随意性行为、较多的性伴侣、初次性行为的年龄较低,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比较高[18]

有些国家对婚前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和贞操有关。印度的新娘在新婚之夜可能要接受贞操检查英语virginity test,若不是处女,可能会被丈夫驱逐,甚至会被名誉杀害,男性不用接受类似的测试,就算有婚前性行为也不会被发现[19]。伊朗的丈夫若发现妻子有婚前性行为,可以以此为离婚的理由。因此,为了证明女性的贞操,不少妇女会进行处女膜重建术英语Hymenorrhaphy[20]

族群差异

美国的各族群及文化群体,在宗教以及性态度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一个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亚裔在性态度上比西班牙裔或是欧洲裔的美国人要保守。西班牙裔和欧洲裔的性态度相近。较注重灵性程度的亚裔、西班牙裔和欧洲裔美国女性,其保守的性态度和其接受的信仰有关。宗教信仰以及宗教原教旨主义可以明确的预测亚裔及欧洲裔美国人的性保守态度[21]

在印度首都孟买,针对大学生的研究指出,有3%的女性有过婚前性行为,26%的男性有过婚前性行为[22]。人口理事会(Population Council)是一个国际性的NGO,在2006年提出工作报告,说明印度国民有类似的统计数据。印度少于10%的女性有婚前性行为,男性则是15%至30%[23]。巴基斯坦则有11%的男性有婚前性行为[24]

安全性行为

医疗卫生专业组织建议有婚前性行为的人进行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性传播疾病(例如艾滋病)。若是进行异性性行为,还有非预期怀孕的风险[25]。世界各国的性教育会教授学生生殖健康安全性行为性禁欲生育控制

若未婚者在没有生殖健康及生育控制的情形下发生性行为,会增加未成年怀孕的比率,也可能会罹患性传染病。未成年怀孕的比例在各国的差异很大,从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每1000名女孩中有143人未成年怀孕,到大韩民国1000名女孩中有2.9人未成年怀孕。美国的数据是每1000名女孩中有52.1人未成年怀孕,是已发展中国家中最高的,也是欧盟平均值的四倍[5][26]。不同国家未成年怀孕比率的差异和一般性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避孕工具是否容易取得有关。

宗教

宗教信仰的不同,也造成了对婚前性行为的不同观点,有些是因为其古代的宗教经典中就禁止这类行为[27][28]。较积极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较少有婚前性行为,或是在较晚才发生第一次的婚前性行为[27][28]基督教(含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对于特定的性行为以及婚外的性行为有严格的规定。相反的,佛教就没有对于特定性行为的类似严格规定。[27][29]穆斯林印度教徒有婚前性行为的情形比基督徒、犹太教徒及佛教徒要少[27]。伊斯兰教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在以穆斯林为主流的国家里,人们有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最低[27]。2013年的研究指出超过60%的穆斯林表示曾在婚前有过性行为,印度教徒是65%,基督徒是71%(主要是在欧洲和北美),犹太教徒是84%,佛教徒超过85%[27]。若学生就读有宗教背景(主要是基督教各教派)的大学,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态度会比其他学生要低[30]

Remove ads

文化观点

有关婚前性行为的文化观点会随着个人、文化以及时代而不同。西方文化以往不赞成婚前性行为,甚至一度曾禁止婚前性行为。在其他文化中(例如印度中央邦穆里亚人英语Muria people),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甚至一度还期望青少年们这样做[3]

在同一群体中,每一个人对婚前性行为的文化观点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从婚前完全的性禁欲到频繁的随意性行为都有。这些观点和个人的价值观有关,会受家长、宗教、朋友、经验影响,也常常会被媒体影响[3]。在最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中未婚同居非婚生子女已慢慢增加。经济学家Jeremy Greenwood(2019, Chp. 4)曾经提到避孕技术的进展让婚前性行为的比例增加,也让家长、教会及政府的耻辱减少。他提到单身未婚人士会评量婚前性行为的成本(可能会避孕的风险)及好处。避孕技术的进展降低了婚前性行为的成本。而家长及社会机构也会考量社会化的成本及好处。避孕技术的进展降低了社会化的好处,因为婚前性行为造成非预期怀孕的风险降低,而非预期怀孕正是造成家长以及社会机构的压力。因此这些就造成了社会变更。

Remove ads

法律

印度尼西亚国会在2022年12月通过的印度尼西亚刑事诉讼程序英语Indonesian criminal procedure,将部分的婚外性行为以及同居视为有罪[31]。政府官员指出,新的刑事诉讼程序着重隐私和人权,法案经过修订,会以起诉控告为基础,只有伴侣、家长或是儿女才能起诉控告。根据此一法律,政府认为地方的执法机关不会有侵害人权的情形,也不会有地方法规对地方执法机构有完整控管能力的情形。印尼法律及人权部英语Ministry of Law and Human Rights的部长表示:“当这些条文纳入刑法之后,一定不会有突袭搜查的情形。”他解释有一些地区有相关规定,授权公共秩序机构英语Municipal Police (Indonesia)(Satpol PP)的官员到酒店和旅馆进行突袭搜查。 当法案经过修订,纳入刑法后,会撤消不符合法律的规定[32]。印度尼西亚是以穆斯林为主要族群的国家[33][34]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