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媒体马戏团
描述過度報導的用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媒体马戏团(英语:Media circus)是一个口语的隐喻或惯用语,用来描述媒体在被报导事件的报导范围超出比例的新闻事件,例如在现场的记者数量,新闻媒体刊登或播出的数量,和媒体的炒作程度。此用语是透过与马戏团相比的方法来批判媒体,通常是负面的,且被认为是反对如实观察的惯用语。在1970年代时,该用语被用作这种意思已很普遍[1][2]。

历史
尽管构想更为古早,术语“媒体马戏团”大约在1970年代中期时开始出现。林恩·哈尼(Lynn Haney)在1976年写的书是一个早期的例子,她写了有关运动员克里斯·埃弗特的爱情故事:“毕竟,他们的恋爱,一直都是‘媒体马戏团’[3]”。几年后,《华盛顿邮报》也有刊登一个类似的恋爱例子,“格蕾丝王妃仍然因为她在1956年嫁给兰尼埃亲王的婚礼成为了‘媒体马戏团’而精神受创[4]”。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受欢迎。
成为批判媒体的原因,因使用的人而异。然而,大多数批评的核心是当其它更重要的新闻议题因为报导炒作议题而得到较少的公众关注时,将会产生显著的机会成本。
媒体马戏团在1951年的电影“倒扣的王牌”中成了重要的剧情手段,该电影是关于一名自私的记者报导了一场矿坑灾难,使得一个人受困而死在地底下。这部电影冷嘲热讽地探讨了媒体和他们所报导的新闻之间的关系。该电影后来被以“盛大的狂欢节(The Big Carnival)”之名重新发表,其中“狂欢节(carnival)”在当时是指“马戏团(circus)”。
Remove ads
事例
被描述成是媒体马戏团的事件包括:
- 杰德·古迪的一生、死亡和葬礼[5]。
- 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丑闻。往往掩盖了对利比亚/叙利亚内战和2011年非洲之角饥荒的报导[6]。

- 大卫·格尔曼(David Gelman)、彼得·格林伯格(Peter Greenberg)等人,在1977年1月31日的《新闻周刊》中说:“在布鲁克林出生的摄影记者和电影制作人劳伦斯·席勒(Lawrence Schiller)设法让自己成为在犹他州的加里·吉尔摩的死刑执行的唯一一个见证人......在吉尔摩事件中,当富有经验的新闻记者们争先恐后地闯入他们要报导的地方时,他就像是媒体马戏团的表演指导者”[7]。
- '96年的暴风雪。“......这场暴风雪......被媒体过度炒作,就像O. J.辛普森谋杀案被炒作成是‘世纪审判’一样”[8]。
- 玛莎·斯图尔特的审判(2004)。“面无表情的史都华在切出路径通过媒体马戏团时,从来都没有偏离她的步伐”[9]。
- 凯西·安东尼的谋杀案审判(2011)。福特(Ford)观察到“又再一次,无情的媒体报导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对案件的迷恋”[10][11][12][13]。
- 特雷沃恩·马丁枪击案(2012)。艾里克·迪根斯(Eric Deggans)写道“这里又轮到媒体马戏团绝对肮脏的回合”[14]。
- 特拉维斯·亚历山大谋杀案(2013),乔迪·阿里亚斯(Jodi Arias)被判犯有一级谋杀案[15][16][17][18][19][20]。
Remove ads
- 伊莎贝拉·纳多尼谋杀案[24]。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