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妈阁政府船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妈阁政府船坞(葡萄牙语:Oficinas Navais da Barra)当时正式名称为澳门政府船坞,民间俗称妈阁塘,是隶属澳葡当局的澳门政府船厂,该船坞在妈阁上街设立于1884年,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当时该处称为“皇家桥”,为水师船只停泊、修理及避风之地。至1909年,建成现今所见之妈阁避风塘,专作水师船只避风及修理之用。

事实速览 妈阁政府船坞 Oficinas Navais da Barra, 概要 ...

澳门是一个小半岛,港湾属圆水平,因此,造船业历史悠久,不过,目前的私营船厂,都只生产木渔船,只有政府海军造船厂(即政府船坞)才是唯一生产金属船只的地方。而这个机构,除了造船之外,还负有修船、修理汽车、冷气及其他器械的任务,渐渐发展成一个专为政府各部门机关提供修理服务的特殊机构。

Remove ads

历史

妈阁塘早期是古村落妈阁村的范围,村内土地于19世纪未至20世纪初被澳葡政府征用,以扩建政府船坞、开辟妈阁塘和道路等,渐成现时所见的建筑规模和空间布局[1]

船厂开办以来,一直是隶属于港务厅其中一个部门。初期规模甚小,祗设立一个小船坞,和一个简陋之修理间,修理以前派驻来澳之葡国军舰和澳门政府港务厅巡逻艇。这样一直维持达三十年之久。直至1921年后,该船厂才逐渐发展,设备开始增加,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全面性之船厂、服务范围不但局限于港务厅本身,而且还对外承接工程。到1932年间建立船排,开始生产木船。该船厂有四个部门:
(一)行政部门,负责厂内一切行政工作。
(二)商务部门:负责购置厂内器材及对外洽谈生意。
(三)工厂部的:①造船部:Ⅰ造铁船部、Ⅱ木船部,②机械修理部:上述部门是专门造船及负责修理船只机器,③汽车修理部:包括修理和喷油工作,④造木部:负责制造木船所用之木料及其他。
(四)研究部:专门负责绘图、设计和研究工作,这个部门当时尚未正式成立,会按将来发展需要而设立。

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由于香港沦陷,该船厂地位日渐重要,工作逐渐增多,不但船只之修理工作增加,本澳之货船,甚至日本亦有不少轻型船只来澳修理。而且还负责修理澳门电灯公司之电机和澳门自来水公司机械之部分工作。此外本澳商办机构之蒸汽炉及其他机械也由该厂制造和修理。山顶医院之机械设备,也由该厂负责。此时期,是该厂最蓬勃之时期,技工增至150人。

战后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香港各船厂复原,妈阁塘船厂的生意渐为香港抢去,因此业务范围又囘复旧观。但由于厂内之设备已增加,修理船只和建造船只,修理汽车等业务仍是有相当的。一向以来,船厂之经费虽然有外间的生意弥补,但仍未能自给自足,部分经费仍要靠政府补助。直至1964年后,澳门政府船厂在经济与行政上取得了独立权,脱离依附港务厅,但当经济仍是入不敷支时,可向政府要求补助[2]

在1982年修改后的澳门地区博彩业专营协议规定:只要政府船坞提出合理的价格和工期,专营公司必须就其船舶的建造和维修工程,批予政府船坞。这使得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成为政府船坞最大的一个私营公司客户。但随着博彩业专营权于2002年结束,此项协议亦告无效。

政府船坞于2000年10月8日正式建立IS09002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认证。

为配合澳门特区政府的发展需要,政府船坞在2003年开始迁离妈阁上街旧址,搬往筷子基船澳街现址。而旧址的部分区域现暂作旅游车停泊处,其中较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则保全至今。

Remove ads

政府船坞迁离后

为配合妈阁至内港一带重整工程﹐为妈阁区及内港码头附近的城市发展营造新的空间﹐当局在南湾一号人工湖妈阁航海学校填海造地。为保持现有政府船坞迁往青洲新船坞前的正常运作﹐有关工程将分两期进行﹐第一期由南湾一号人工湖至政府(嘉路一世)船坞的入海口﹐第二阶段则由政府船坞至妈阁航海学校。待位于青洲的新政府船坞及港务局大楼落成后﹐原有的政府船坞和港务局大楼迁出后﹐第二阶段的妈阁填海工程将随即展开。整个填海工程完成后﹐有关地段将建设双向的行车道﹐并设有步行径及绿化带[3]

澳门特区政府与各界团体举行轻轨优化方案推介说明会,在推介说明会上,政府透露会在妈阁旧船坞设轻轨站台,一方面避免影响妈阁庙景观,另一方面希望带旺妈阁区的发展[4]。就政府为建捷运系统而计划清拆旧政府船坞(妈阁塘)兴建站点,立法议员区锦新向政府提出书面质询,认为旧政府船坞无论在景观与历史人文意义上,均与妈阁庙、旧一号妈头及海事博物馆密不可分,可凸显妈阁区的丰富历史文化特色。区锦新质疑政府计划拆毁旧政府船坞是否唯一选择,有否其他的可行方案。区锦新指出,政府早前宣称,配合妈阁庙世遗的旅游发展,会保留旧船坞并改为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也可部分作为海事博物馆的延伸,让旅客更了解澳门以港建市的历史,让该区旅游资源连成一气[5]

港务局计划就妈阁旧政府船坞活化,包括预留部分空间扩建海事博物馆的方案有望于2014年底完成研究。船坞中为船只提供紧急修理服务的海事工房的两座建筑物,会腾出予文化局使用。文化局透露会利用空间改造成当代艺术展示和本澳文化创意产品展销的窗口,分别于2013年底及明年中启用[6]

Remove ads

设施

该船坞总面积为3500平方米,有上盖的厂房面积为3000平方米。设有材料刨床、绘图室、电脑房、机修车间、板金车间、木工车间、烧焊车间、放样及模型车间等生产部门。另有一修车车间,专代政府修理各种汽车。还有两个船排,可以同时制造或修理两艘船。此外,有诊疗所,食堂,文娱室等职工生活及康乐福利设施。自1910年开始正式造船,以往因设备差,只能造一些传统款式的船,而且效率很低。由于回归前生产技术得到提高,机器设备亦逐步完善,除了有各种机床等生产设备之外,还采用了电脑设计、绘图、制图等先进技术,但因用作船舶下水的妈阁塘水面小,水的深度亦不足,故所造的船最大仅长40米,这已比目前澳门最大的渔船还大[7]

现况

澳门当代艺术中心‧海事工房1号及2号

2013年6月,文化产业委员会举行会议,据澳门文化局介绍,计划将旧政府船坞原址改建“海事工房”成为当代艺术展示和澳门本地文化创意产品展销的窗口,计划设立的“当代艺术展示馆”及“文化创意展演及销售空间”[8]

2016年3月,澳门文化局拟斥资一千万元修复原妈阁政府船坞改为为“海事工房”,并定位为“当代艺术中心”,1号建筑为原政府船坞内的机械室,2号建筑为原厂长办公室。中心以展示各地优秀的视觉艺术作品,同时利用有关空间,适当用作实验性剧场及视觉艺术教育场地[9][10]

2016年下旬,“海事工房”1号建筑正式对外开放,文化局计划定期邀请各地优秀艺术家展出作品举办多个不同形式或主题的展览;而2号建筑在完成装修后将开放,主要上演音乐演出为主[11]

2018年,海事工房2号建筑完成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0月26日举行《电音火石》音乐会,为第三十二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活动项目之一。澳门文化局另计划推出临时场地借用计划,未来更规划以公开借场方式提供演出场地予澳门本地社团及个人举办音乐演出相关活动,以填补本地业界对演出空间的需求[12]

2020年5月,澳门文化局正式推出海事工房2号场地借用计划,除维持以免费借用方式提供演出空间予本澳社团或个人举办活动之外,并扩大举办活动之类型,包括音乐及戏剧演出等相关活动,推动更多本土文化活动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3]

2020年起,“HUSH!!_沙滩音乐会”不再局限于黑沙海滩内举行,活动延伸并分布至澳门不同地点或场地举行,当中包括“海事工房”2号建筑[14][15]

Remove ads

征用作COVID-19病毒检测及感染者治疗设施

2022年6月27日至28日,为配合6‧18大规模COVID-19疫情核酸检测安排,海事工房1号及2号正式被征用作全民核酸检测站用途[16][17]

2022年8月1日至9月中旬,海事工房1号及2号继续被征用作COVID-19核酸检测站用途暂停开放[18]。其后被用作重点或指定人群免费检测站用途[19]

2022年12月13日,海事工房被征用作COVID-19感染者社区门诊,取代位于凯泉湾巴士总站的核酸检测站或社区门诊[20]。其后于2023年1月6日暂停运作并还原作文化艺术设施[21]

在用作社区门诊期间,于2022年12月11日至2023年1月8日期间,临时新增社区治疗中心及社区门诊专线C04路线,方便感染者往返位于澳门蛋内的社区治疗中心,以及位于此处及设置于运动场圆形地的社区门诊[22][23][24]

妈阁塘片区活化计划

2022年6月,澳门文化局望厦山房作为活化历史建筑计划作为试点,另计划下一轮将活化历史建筑计划设于海事工房[25]

2023年4月,第四批六个不动产评定举行公众咨询,其中邻近海事工房的原妈阁屠场旧址纳入活化计划当中[26]

2023年9月12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公布“妈阁塘片区活化计划”的初步详情,为六个进行活化工作历史片区之一,范围面积约35,000平方米,涉及13幢建筑物,主要由昔日政府船坞的造船部、机械部、木工部以及海事部门办公室和市立屠房等建筑组成[27]。计划以建筑保育、社区发展、文化推动为原则,深入发掘妈阁塘社区历史故事,打造为一个海事历史工厂片区。计划获美高梅中国支持,将注入文创销售、艺术展览、轻食茶座、特色餐饮、艺术展演、艺术装置等,并将串联大三巴核心区、世遗核心路径及周边旅游资源,带动人流走进旧区,创造多元化休闲旅游体验,让妈阁塘一带打造成具特色及吸引力的休闲活动及文创艺术园区[28]

早在2020年10月,“Jetfoil 喷射船保育关注组”提出对世界首艘 Jetfoil喷射船“水星”保留方案,其中第二方案为“妈阁塘方案”,让“水星”成为澳门海事博物馆藏品之一[29]。2对于有喷射船保育组织建议将退役后的世界首艘喷射船“水星”放置妈阁塘,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同时担任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的何超琼于2023年9月13日出席“妈阁塘片区活化计划”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指技术上做不到,而且放置喷射船将破坏相关活化计划。该计划是要追溯、保育旧区历史,且要引来艺术家、艺术产业投资方等使用活化而成的文创园区,园区内13座建筑要展现一体性[30]

为配合活化计划进行,市政署原位于片区内的办公室迁往青茂口岸澳门边检大楼上盖建筑办公,而原位于嘉路一世船坞的原澳门海关总部大楼按计划迁往新建成位于北安填海区(新城E1区)内的新海关总部大楼[1]

2023年9月23日至10月7日,由美高梅中国主办、佛山市龙狮运动协会协办,以及由佛山市亮声工艺厂作为技术支持单位的“美高梅狮艺文化周”于海事工房2号举行。活动以“岭南醒狮文化”为主题,当中邀请到来自佛山的非遗工艺师驻场狮艺文化馆”,展示狮头及狮鼓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配合一连串主题体验活动,值中秋及国庆假期之际,打造澳门首个融合醒狮赛事、文艺传承、节日消闲等元素的户外节庆亮点活动,将岭南文化的多面性融入澳门社区生活,同时借此丰富澳门的文旅体验,扩大本澳旅游吸引力,并提升国际社群对狮艺文化的认识和重视[31]

2023年10月6日至7日,澳门狮王争霸赛首次移师至室外妈阁庙前地举行,并更名为“狮王争霸国际赛—美高梅杯”,比实汇聚来自12个国家及地区一共17支南狮劲旅云集澳门,包括中国、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中华台北、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缅甸、泰国、菲律宾、意大利和首次来澳参赛的日本队[32]。主办单位美高梅中国期望比赛及延伸活动“美高梅狮艺文化周”,目的是将妈阁塘片区一带成为中华文化盛事热点,凸显出妈阁庙作为集宗教、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社区景点[33]

2024年2月2日至25日,美高梅中国于妈阁塘片区举行“妈阁塘区活化新春荟”一系列活动,集当代、潮流、艺术、生活”主题元素,携手,铺展文艺、休闲、轻食、消费等春节限定活动。包括于海事工房1号举行的由美高梅中国文化局合办,以及由澳门文化发展促进会协办的“《妈阁塘畔 逸光浮影》百年变迁及艺术作品联展”,展览围绕建筑保育、社区发展、文化推动的脉络,展出由本地文艺工作者创作且承载妈阁片段的艺术作品;同时以“文旅+观光+交通”的创新联乘,于轻轨妈阁站设立画廊,利用站内展示灯箱,让乘客能沿途欣赏有关妈阁的艺术品;透过“澳门海上游”观光船引入全新“图说澳门”AR体验,让船上乘客细赏陆曦笔下有关澳门中西交融的八个“第一”故事,30分钟连结两个历史世遗城区[34]

Remove ads

邻近地点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