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孔弘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孔弘颐(1572年7月18日—1611年),以贞泰峩[2]四川邻水人,祖籍山东曲阜,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邻水县城内上街原有为其所立之“甲第传芳坊”。

事实速览 孔弘颐, 籍贯 ...

生平

治《春秋》。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四川乡试第十七名举人,年三十二岁,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春秋房会试第二百十一名。殿试三甲第一百七十三名进士,礼部观政,三十六年戊申(1608年)授公安县知县[3],卒于任[4]

家族

六十一世祖孔子。高祖之父孔希瑶,山东曲阜人,幼负大志,有高才,能文。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兵南侵,建文帝嗣位。孔希瑶心怀忧愤,遂托游学入川,卜居邻水县桐子弯[5][6]

高祖孔洪。曾祖孔公儒。祖父孔彦祉。父孔承宣,官至湖广麻城县教谕,任职期间多捐俸资给寒士,多所成立。致仕归,益笃孝友,遗金觧宋忠。大难尤好赈贷,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年间水旱频仍,民赖以全活者甚众,载省志孝友传[7]乾隆三年(1738年)奉文崇祀[8]。嫡母欧氏,生母高氏。永感下。兄孔弘毅、孔弘学、孔弘述、孔弘庆。弟孔弘喜[9]

文存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公安县进士袁宏道,有诗为其贺寿[10]

寿孔大令
身是冰崖瘦,心同焰井温。贮膏惟一寸,分喜与千村。谒舍苔常满,衙参鸟不喧。庭阶唯植杏,黄发看高门。
— 〈明〉袁宏道, 袁宏道集笺校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孔弘颐任官三年劳瘁卒于任上,袁宏道之弟,公安三袁中的袁中道为其撰写祭文[11]

祭孔令君文(代)

哀哉,如公之不寿,真不可解,予等真欲诘之造物而无由者!
公既取科第,茹蓼之苦,受于五十年前;而食蔗之乐,宜安享于五十年后者。而今殊不然,此其不可解者一。
公之为慈父母也,合一邑而乳哺之。至如催科一事。往年鞭朴无遗力。公至而输将惟恐后。轸念小民。若将伤之。谚云:千人所祝,岂不蒙福。仁者之寿。非公家司寇语耶。而今若此,其不可解者二。
公虽居公,有如寒士,自常禄以外,纤毫不取。政成三年,而囊橐如洗,不能名一钱。夫啬取于人者,宜丰其祉于天,而今也尚书虎爪之板几下,而先已不禄,此其不可解者三。
公资用甚淡,膻腥之味,不荐于前;粉黛之姬,不列于室。饱伊蒲如头陀,妻禅悦如衲子。妙合长生养年之旨,而竟亦不寿,此其不可解者四。
天乎第矣,第而永荣之可也;不然不第矣,而使之安享故里,考终正寝亦可也。胡为乎啬之数十年,而晚予一第;甫得一第,不数年而卒于官。历黄牛、白马之波,而始得至赤甲、白盐之下,萧萧丹旐,茫茫烟水,路人犹为泣下,而况受其恩纪者乎,此其不可解者五。
试以此五不可解者问之造物。不知造物将何以应也。
邑中否运渐至,去年失袁中郎,今年又失慈父母。天乎,不令为善者怠耶!

前年予等计偕,晤中郎,诘所以得贤父母之故。中郎曰:“予以邑事废弛之甚,曾乞一制科于当事者,当事者诺之。然实不热,孔令君无专乞意也。令尹宜为司理,而掾史舞文寘之,令籍中唱名时,令君以宜为司理意白之当事。当事者心知受掾史欺,托袁中郎相乞之意以解。即予亦竟不复明之也。”中郎言之,予等始知之。然予等知之,而公仍未知也,今且逝矣。夫公宜为司理矣,乃得令,又得公安令。以百孔千疮之邑,三年劳瘁,神伤体惫。邑民何幸,而公则已苦矣。此造物之尤不可解者也。意者惟兰玉在堂,将来联翩取科第,以报善人耶!岁云暮矣,一帆寒雪,予等祖送国门,涕泪如雨。哀哉,哀哉,尚飨
— 〈明〉袁中道, 珂雪斋近集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