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孙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孙觌(1081年—1169年),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
生于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辛酉[1],八岁时曾见过苏轼[2][3],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进士[4]。政和四年(1114年)中博学宏词科[5],为秘书省校书郎[6]。钦宗即位时,由国子司业擢为侍御史。当时蔡京等乱政,“挟继志述事之名,建蠹国害民之政,祖宗法度,废移几尽。”,后因争论太学生伏阙事,出知和州。不久,召试中书舍人。靖康之变时,金兵破汴京,曾草拟降书,有“三里之城,遂失篱藩之守;十世之庙,几为灰烬之余。既干汗马之劳,敢缓牵羊之请……上皇负罪以播迁,微臣捐躯而听命 ”之语[7]。高宗即位后,因写降书事被罢斥。因擅文词,又命为中书舍人。
建炎二年(1128年),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建炎三年(1129年),出知温州,改知平江府,因扰民革职。绍兴元年(1131年),起知临安府(南宋都城杭州),又因盗用军钱被除名,操守屡遭非议,遭象州羁管。绍兴四年(1134年),始放还,后居太湖二十余年[8]。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卒[9]。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牍》传世。
Remove ads
逸事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