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剑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剑平(1900年4月4日—1978年),工作用名安若定,别名安国恩,又名安国宝[1],男,江苏无锡人,中国民主爱国人士,早期活动在江苏省无锡地区。与共产党人严朴糜文浩等人共同组建中国孤星社,并积极协助秦邦宪严朴在无锡和上海等地宣传抗日救国和共产主义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特别邀请人士。

事实速览 安剑平, 中国少年劳动党主席 ...
Remove ads

生平

安若定,谱名剑平,出生于大清光绪年间,是江苏无锡当地名门望族胶山安黄氏第十九世孙。因祖上立有战功,其祖父世袭云骑尉爵位。安若定早年入学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于开原郑氏私立华利学校任教。后受三民主义影响,投身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并曾担任国民政府参议。

革命经历

1923年,安剑平在上海大学组织中国孤星社,任社长兼总编辑,出版过《孤星》旬刊,宣传三民主义[2][3]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当日,安剑平在南京路发表爱国演说,被英租界巡捕逮捕,拘于老闸捕房[4]

1927年以后,埋头著述,曾出版《大侠魂论》,鼓吹超阶级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大侠魂精神。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安若定等创办铸魂学社,主张“修身立命,匡人救世,文武合一,知行合一”。

1945年,安剑平等人以铸魂学社为基础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劳动党。

1948年,国共内战的局势日趋明朗,少年劳动党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一口号”。最终,因少年劳动党成分复杂,组织不健全,被建议自行解散。

新中国成立后

1951年,安若定作为国务院参事被安排到各地参加土改或参观土改工作。

1956年,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安若定与廖华、李仲公、余遂辛、李奇中、林志钧胡公冕舒宗鎏、万保邦、徐行之、王卓然、张知行、范朴斋李一平、陈修和、张志和、左宗纶、章友江,一共18位国务院参事联名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工作,直接指出中共的统战工作发生偏差:

我们的意见是:切实检查统战工作的作风,纠正偏差;同非党人士接触应方式多样,深入实际,个别访问谈心容易听到尽情尽意的真话,而不是在台面上的“官腔”;多在行动及事实上予人以鼓舞以开新风;真正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多听意见,有错认错。

该报告希望中共及时解决上述问题,消除有关人士的顾虑。此即所谓“十八参事上书”。[5]

1957年,安若定担任全国政协委员,4月1日其工作关系转至全国政协。[6]

195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安若定被列为特邀代表。[7]

196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安若定被列为特邀代表。[8]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