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嫔 (康熙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人。投降后金明将李永芳之孙女,被革宣府总兵官刚阿泰之女。清朝康熙帝[1]

生平

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二十三日,正蓝旗六品官李显宗家的格格李氏,以及镶黄旗遏必隆公家正黄旗左都御史明珠家、正白旗瓦尔达侍卫家、镶红旗参领华善家、镶红旗原任总兵官佟国玺家的格格,在三位或四位家中女仆的陪同下,入住锺粹宫,获得与储秀宫蒙古格格相同的福晋级待遇,位分等级高于乌拉纳喇氏等四位当时在康熙帝位下的小福晋庶妃[2]:271

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二十四日,康熙帝谕礼部:“朕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谕,稽古帝王宫闱之制,必备妃嫔,以襄内政”,命礼部选择吉期,并开列仪注具奏[3],同年八月二十二日,册立妃钮祜禄氏皇后,并且册封佟氏为贵妃,李氏为安嫔,王佳氏为敬嫔,董氏为端嫔,马佳氏为荣嫔,乌拉那拉氏为惠嫔,郭络罗氏为宜嫔,赫舍里氏为僖嫔[4][5],安嫔在七嫔中排行第一。

康熙二十年(1681年),宫内分配一个专属的正黄旗内管领给安嫔使用,与敬嫔共用同一个内管领,同年宫内改为分配一个专属的正白旗内管领给安嫔使用,与僖嫔贵格格博尔济吉特氏共用同一个内管领,而敬嫔则与端嫔共用同一个正黄旗内管领,此安排最少维持到康熙二十三年。康熙二十五年,安嫔最后一次出现在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中的宫分档案[6]。康熙二十八年十二月,内务府为两位新封的嫔位分派内管领,安嫔属下的内管领没有作为公中的内管领参加挑选[7],因此当代研究者王冕森认为,这证明安嫔此时应该仍是处于嫔位[2]:272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位下有四位嫔[8],分别是已被正式册封的端嫔和僖嫔,以及在康熙二十八年,晋封为嫔级的卫氏章佳氏,可知安嫔之名是在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六年间从宫内消失。

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僖嫔逝世时,内务府在奏报中提及在僖嫔去世之前,并无嫔位丧仪的定例或先例[9]清景陵妃园寝中,亦没有安嫔或任何以“安”字作为称号的贵人、常在和答应。由于康熙帝后宫中至少有二人(储秀宫蒙古格格、佟格格)有明确出宫回娘家的记载[2]:276—277,因此不排除安嫔回娘家的可能性。

乾隆年间,当时的制度规定后宫主位封谥之满文必须意译,安嫔封号的满文,由音译“an[10]”,重新意译为“elhe[11]”,意为“安康”[2]:272

根据档案记载,一轴“安嫔御容半身像”(又名“安嫔喜容”)原收藏于寿皇殿东大柜[12][13],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4]

Remove ads

出身

安嫔家族是汉军八旗内著名的勋旧世家。

  • 祖父:李永芳,原为明代游击,后来归顺清太祖,成为第一位归降清代的明代高级军官,故而得到清太祖的特别优待,不仅将其封为三等子,还将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的第一女嫁给他,称为额驸。其后,汉军𦘦建,李永芳家族被编入正蓝旗汉军,拥有数个世管佐领。
  • 父亲:刚阿泰,亦作刚阿岱。顺治初年,任宣府总兵官,曾先后逐捕姜瓖的余党。顺治十一年,因“属吏侵饟”而被弹劾和罢职[15]。康熙十年,安嫔入宫时已经去世。
  • 兄弟:至少三人,即李荣宗、李耀宗、李显宗。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