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定隧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定隧道,为中华民国台湾的一座公路隧道,位于溪阿公路安定弯路段,行政区划属南投县竹山镇大鞍里[1]。安定隧道的命名是以杉林溪森林生态渡假园区创办人刘安定为名[2][3]。
因隧道深处山区,高度达海拔1,750米,午后气候易有浓雾,地形陡峭及地质破碎,对工程施筑存在难度,施工期间造成抢通的便道遭台风摧毁,最后才改采兴筑隧道,以避开崩坍区段[4][5]。为加速工程进度,工程人员架设索道、空运补给等方式将机具及物料送到南洞口,以便与北洞口同步施工,也因春节假期仍持续赶工,于是透过“眷探[注 1]”方式来慰解工程人员的思乡情怀,原订于2003年10月份可完工通车,因此提前两个月完成这项工程[5][2]。安定隧道自2003年8月30日启用至今,仍是杉林溪唯一对外交通[5]。
Remove ads
工程设计
2003年8月30日完工的安定隧道,其设计长度640米,北、南两洞口皆设计有假隧道,北洞口18米长,南洞口5米长,故隧道全长是663米,隧道净高4.6米[5][6]。其车道采双向两线道,单一车道3.25米宽,其车道外侧设计有路肩,两侧路肩0.25米宽,两侧路肩外缘设置1米宽人行道,人行道净高2米[5][6]。隧道内公路铺面工程采柔性铺面[5]。该隧道所挖出土方约4.6万立方米是弃碴做为回填整治及挡土措施[5]。
地理环境
安定隧道距离杉林溪入口约一公里处,位居凤凰山脉之西侧,紧临加走寮溪,深处海拔1,750米山区,每逢低温气候,水温极低,冬季甚是结冻,对施工造成困难,因此得以加热器与温度控制棒来维持其水温,保持施工过程应有的水源而不受结冻阻断[7][8]。
安定隧道位于竹山镇大鞍里境内[1]。依照《竹山镇志·地理志》记载,安定隧道的施工地质是属中新世晚期三峡群及其相当地层,该地层主要分为下部南庄层与上部桂竹林层,其前者岩性是砂岩、深灰色页岩及砂岩、页岩呈薄叶互层,而后者则是细粒砂岩夹杂深灰色页岩[7]。三峡群在台湾地质年代当中是属年幼阶段之循环沉积,为海陆相交的陆台型沉积相,竹山镇东南部海拔200米以上山区则多属这类地层[7]。
施工历程
溪阿公路是151县道延伸线,为联络杉林溪至溪头之间的道路,但原有的道路行经安定弯,因921大地震造成15K+300~15K+700之路段坍塌,不仅使杉林溪游客受困,当地居民的生计也出现困难,南投县政府有感于其救援之急迫,故经由921震灾重建会委请各学者及单位前往现场勘察[4][5]。
现场发现15K+580~15K+700路段有长约280米呈路基流失,以及长约120米落石坍方,在没有路基且地形陡峭,因此勘定以“钢轨桩工法”施筑便道为最佳,并协调国军前往支援,国军派出五二工兵群以爆破方式清除土石,并配合承包商钻孔,凿入钢轨桩于眼孔内构筑其便道[5]。2001年4月22日,国军完成爆破支援此阶段性工作,同年4月29日完成便道,此期间曾逢碧利斯台风、象神台风所造成土石坍方,使修复工程遭受影响[5]。
但好景不常,2001年7月30日受桃芝台风横扫中台湾,原有修复的便道则流失,出现了约百余米长的坍方,南投县政府向921震灾重建会呈报后,其工程难度考量到现场地形陡峭,地质不稳易坍方,其气候则午后易有浓雾,对于修复经费、施工技术及当地急迫性等因素,交通部于2002年6月5日邀请各单位研商其修复工程代办之事,最后委托由国道新建工程局代办[4][5]。修复经费则由921震灾重建会向行政院呈报后,核准动用921震灾重建款第二预备金新台币两亿八千万元[5]。2002年11月20日前完成修复工程之前置作业,其中第二、第六林班地所属台湾大学溪头实验林则交由南投县政府养护,以做为该工程的道路用地[5]。
在交通部与各单位研商当中,就有考量到传统工法修复,工期预计耗时二年,为及早抢通并提升工程效率,国道新建工程局与921震灾重建会研拟限制性招标及统包采购,公共工程委员会则与承包商、监造商制定“赶工奖励金实施要点”[5][2]。2002年11月20日完成招标,由介兴营造承缆“溪头风景特定区二-1号道路安定弯段复建工程”[5][9]。2002年11月22日正式动工[5]。2003年1月4日开始进行凿山开炸[5]。工程期间采24小时三班制,以全天候方式赶工,逢年过节则以眷探[注 2]方式维持工程进度[2][10]。因溪阿公路于阿里山至杉林溪路段未兴建,为加速工程进度,故南洞口工程采直升机及架设空中索道,以便于运给工程所需的机具与工材,使两方洞口施工可顺利于2003年5月7日贯通[5][2]。2003年8月30日,“安定隧道”完工通车,杉林溪创办人刘安定参加这项通车典礼[2][3]。
注解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