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冬 (艺术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冬 (藝術家)
Remove ads

宋冬(1966年),当代中国艺术家,活跃于雕塑装置行为艺术摄影视频。他在世界各地参予了许多个展和联展,涵盖了一系列主题和题目,包括与家人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生活的经历(例如一个他广泛展示的装置艺术主题:《物尽其用》)、中国城市环境的转变和变化的无常。

事实速览 宋冬, 出生 ...

早年经历

宋冬出生于北京,父亲宋世平为土木工程师[1],母亲赵湘源出身富裕,祖父为国民党军官[2]。宋冬四岁时,父亲被列为“现行反革命”,下放到湖北的“五七干校”参加劳动,直至1978年才获平反。故童年时宋冬很少可以见到父亲,大部分时间由其母抚养[1]

宋从小热爱艺术,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始绘画,首先接受的是油画方面的培训。他于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被镇压后停止了绘画。1993年,他与另一位艺术家尹秀珍结婚。后来他背弃了绘画,转向前卫和实验艺术形式,包括行为艺术和视频[3]

创作主题

宋冬的几部作品传达了无常的主题,突出了虽然一个人可以实现微小的变化,但它只会有短暂的影响。作品《水写日记》,从1995年起,他开始用清水而不是墨水在平板石头上写日记,这样文字在写完时便消失。作品《印水》(1996年),他去了西藏拉萨河,手持一枚印着“水”字的金刚木刻大印不断往水里盖印。同年作品《哈气》,他在摄氏零下的冬夜到天安门广场,让自己面朝下躺在地上40分钟,不停向地砖呼气,直到形成了一层短暂的薄冰。后来他在天安门附近当时已结了冰的后海重复以上行为时,企图将冰块融化,但冰块完全不为所动,象征个人与体制之间的冲突,也反映以自身微薄的力量去改变环境的渴求。

宋和尹秀珍都以北京作为他们创作的主要主题。随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逐渐被拆除以便为现代建筑腾出空间时,这对拍挡从已被拆除的建筑碎片,重组成为艺术装置。作品《吃城市》在2003年至2006年间在巴塞罗那,北京,香港,伦敦,牛津和上海展出,他以短时间内用饼干糖果构筑出城市模型,然后又以短时间内让观众把它吃掉,比喻世界各地的高度消费型社会。正如他说

目的......是为了我建造的城市被摧毁......随着亚洲城市的发展,旧建筑物被拆除,新建筑物几乎每天都在建造......我的城市很诱人,味道鲜美。当我们吃这个城市的时候,我们正在用欲望去品尝这个城市,但与此同时,我们正在摧毁城市并将其变成废墟。

宋与父母的关系也是他作品的反复出现的主题。1997年的《抚摸父亲》,宣泄他与父亲疏远的关系。作品由一个视频组成,其中宋把自己的手影叠加在他父亲的影像上,就像在抚摸他。2005年,他创造了装置作品《物尽其用》,从他母亲的家中展示超过一万件家居用品,其极度节俭的母亲痴迷地囤积任何可能被重复使用的东西。他解释作品时说[2]

“物尽其用”是我母亲的生活准则,也是中国一代人的写照...父亲的突然离去...任何方式都不能把她从悲痛的世界中拉出来...她的物尽其用这种思维惯性发展到了极点,不但留住所有的东西,而且散满了整个空间...我理解她想用这些物件充满她的空间,以弥补父亲走后的空...我用了“艺术”这个方式,让她帮我做作品....这些可能这辈子都用不上的物,终于都用上了。母亲很高兴....展示只是看得见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在这儿给母亲提供了一个场所,一个整理她回忆她的历史的场所....给她找了个工作,而我成为她的帮手。...(母亲)逐渐地从悲伤中走出。

Remove ads

作品年表

以下为宋冬的部分主要作品:

更多信息 年份, 作品名称 ...

图集

奖项

  • 2000年 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青年艺术家奖金
  • 2006年 光州双年展大奖
  • 2010年 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装置新媒体大奖
  • 2011年 美国旧金山市荣誉证书
  • 2012年 首届基辅双年展
  • 2012年 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家
  • 2014年 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杰出贡献奖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