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怡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宋怡明(英语:Michael A. Szonyi,1967年5月18日—),是名加拿大汉学家,目前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所长。宋专攻于明朝中国东南沿海历史,中国宗教史,海外华人史以及明朝军事社会史。宋追溯明朝时期成立的一些地方邪教并发现其中部分仍在当世有留存。宋希望他对这些传统的研究可以帮助历史学家更好地了解宗教在建立地方社会秩序中的作用。[1]
Remove ads
生平
匈牙利裔加拿大人[2],其父因1956年匈牙利革命而流亡到加拿大[3]。1967年出生。宋怡明在13、4岁时曾与父母到中国旅游。[4]高中毕业后,宋决定不要那么早进入大学,而是先利用一年的时间四处游历[4]。借着多伦多大学与武汉华中工学院的合作关系,宋获得在武汉教授英文的工作机会。于是凭着高中毕业前一个学期上夜间中文课的程度,宋只身前往中国,并用工作收入去中国的边疆旅行。结束中国旅行后,宋在1985年进入多伦多大学主修国际关系学,因学校要求,另选修中文[4]。在多伦多大学时,宋修习卜正民的历史课程,为日后投身中国历史研究打下基础[4]。就读第三年时,宋教授申请到国际扶轮奖学金,于1988年赴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就读,但随后发现只有历史学可以解答他的疑问,故宋申请进入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在1990年左右,宋成功申请到罗德奖学金,前往牛津攻读博士,原计划成为伊懋可教授的博士生,但当年伊懋可教授离职前往澳大利亚,由科大卫教授接替其教职,最后宋在科大卫教授门下学习。当时科大卫教授依据其在珠江三角洲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思考其后著作《皇帝和祖宗》( Emperor and Ancestor: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2007)中国家与地方社会的问题。于是,1992年,宋在科大卫的安排下,前往福建跟随厦门大学的杨国祯学习。在厦门大学期间,注意到福州家族状况与科大卫在新界的观察不同,遂成为《实践亲属》(Practicing Kinship, 2002)的主题,探讨明清的福州地方群体为回应国家的规范与意识形态,透过编纂族谱与改姓,进而“创造”家族[4]。不久,2002年,宋回到故乡结婚,并任教于多伦多大学。2005年进入哈佛大学,2007年被任命为John L. Loeb助理教授,2009年被选为中国史教授。目前宋往来于剑桥、伦敦和安大略省。2015年被任命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所长。
Remove ads
工作经历
2009- 哈佛大学东方语言与文明系 教授
2005-2009 哈佛大学东方语言与文明系 副教授
1998-2004 多伦多大学 历史系 助理教授/副教授
1994-1998 麦吉尔大学 历史系 助理教授
学历
1990-1994 牛津大学远东研究院博士
1992-1993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高级进修生
1988-1990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进修生
1985-1988 多伦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学士
家庭
著作
- 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实践亲属:帝制中国晚期的宗族与继嗣]. U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9780804742610 (英语).
- 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 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6. ISBN 9787511380326.ISBN 9789863501794
- 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 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 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11380326.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