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江阵

台灣傳統民俗活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宋江阵(台湾话:Sòng-kang-tīn)是一种武术性质的艺阵,自中国福建闽南地区于明末清初流传到台湾,大都流传在嘉南平原以南,祭拜的主神是田都元帅,阵型自水浒传故事演变而来,最为知名的是“八卦阵”。

历史

源由

宋江阵来自中国福建闽南地区[1],其源由有多种说法,包括:源自《水浒传》、是少林武学实拳派的一支、来自戚继光鸳鸯阵、源自郑成功的藤牌兵,或是中国福建漳泉地方自卫武力团练及清末台南府城义民旗,学界比较同意的说法是师法戚继光的“鸳鸯阵”演变衍化而来,名称则由水浒传而来[2]。早期宋江阵因模仿水浒传故事,是武打为主的宋江戏,后来演变成阵式,阵容人数不拘,通常以36人、72人为主,有“36天罡,72地煞”之称[3],人数最多时可组到108人[4]

台湾发展

明末清初时宋江阵传到台湾,目前是台湾汉族的民俗文化技艺,是庙会中最常见到的民俗阵头[1]。传入台湾并没有朝向戏剧型式的“宋江戏”发展,因台湾特殊的垦殖背景而回复到阵头型态,成为有保护乡里作用与意味的宋江阵。[5]

台湾宋江阵大都流传于嘉南平原以南的农村,并以台南市高雄市居多。早期是农村学习武艺的活动,日治时代因高压统治,发展为以宗教活动、酬神娱人的武术表演性阵头。国府来台后,在戒严时代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宋江阵则附着于庙宇,成为神佛驾前的艺阵[6]

高雄市内门区有五十四个民俗艺阵阵头,其中宋江阵就有十八个,有“宋江阵的故乡”之称[7]

台南市则集中于安南区、安定区、七股区、西港区、佳里区、麻豆区、学甲区、关庙区、龙崎区、玉井区,以及高雄市阿莲区古亭一带等地,其中于西港香的庙会活动中就超过16阵,并衍伸出宋江四阵,即宋江阵、金狮阵、白鹤阵、五虎平西阵。[8]

另一个具百年历史的宋江阵,则在屏东县东港镇,其下头角宋江阵除了传承完整的宋江阵出阵之阵形外,出阵时所有成员皆谱上宋江阵远古主角的脸谱,并穿着仿远古战服,是该宋江阵的一大特色。[9]

主神

宋江阵祭拜的主神是田都元帅,相传是唐朝泉州南安市人,名叫雷海青,是唐玄宗宫廷里的著名乐师,掌管翰林院梨园子弟[10]:29。田督元帅又俗称“相公爷”或“宋江爷”[10]:29,据说是宋江与相公的发音甚为接近,代代相传的结果产生讹误,就把相公爷误解成宋江爷,当宋江阵出阵或收阵时都须加以膜拜。[11]

队形与阵型

宋江阵参加赛会绕境或游行时,其行进队伍成二列前进,锣鼓在前引导,依序是旗斧及持十八般兵器的团员。执事者以丈二挂谢篮(其中置放香炉)跟随在后。一面行走一面敲锣打鼓。[10]:64

宋江阵的传统阵型,据传来自小说《水浒传》的人物“宋江”所使用的攻城武阵,阵型走位的阵法,以“太极图”为基础,演化出“十八套”,包括:龙吐耳、开四城门、走蛇泅、跳中尊、开斧、蛇脱壳、田螺阵、双套、连环套、蜈蚣阵、排城、破城、跳城、交五花、四梅花、八卦阵、黄蜂结巢、黄蜂出巢,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八卦阵”。[3]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