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学(西九龙)

香港大角咀的英文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學(西九龍)
Remove ads

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学(西九龙)(英语:Sir Ellis Kadoorie Secondary School (West Kowloon),简称:SEKSS(WK)),位于九龙大角咀,是香港一所收录非华语学生为主的官立中学,以南亚裔学生占多数。[3]

事实速览 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学(西九龙) Sir Ellis Kadoorie Secondary School (West Kowloon), 地址 ...

学校前身是由印籍犹太裔商人埃利斯·嘉道理爵士(Sir Ellis Kadoorie)于1891年创办的“扫杆埔育才书社”(Ellis Kadoorie School For Indians),于1916年由殖民地政府接办,后于1960年易名为“官立嘉道理爵士学校”(Sir Ellis Kadoorie School),于1980年分成中小学。

校舍位于大角咀西九龙填海区海帆道22号,毗邻大角嘴天主教小学 (海帆道)国安公署大楼(兴建中),邻近凯帆轩浪澄湾维港湾。与学校有联系及收生背景近似的小学为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学及李郑屋官立小学。

Remove ads

历史

该校历史可远朔至由印籍犹太裔商人埃利斯·嘉道理爵士(Sir Ellis Kadoorie)于1891年拨资开设的一所专为香港印裔学童而设的学校,当时称为“扫杆埔育才书社”(Ellis Kadoorie School For Indians),位于扫杆埔东院道。这是香港第一所将印地语乌尔都语纳入学校课程的学校。

历史上,育才书社一共有四所同名学校,分别位于香港广州上海公共租界,位于香港的两所育才书社为“西营盘育才书社”(Ellis Kadoorie School For Boys)和“扫杆埔育才书社”。当中的扫杆埔育才书社就是今日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学的前身。

政府接办后

扫杆埔育才书社于1916年由政府接办,于同年10月16日由港督梅含理爵士主持开幕,校名为“扫杆埔育才书社”,又译“官立扫杆埔嘉道理学校”(The Ellis Kadoorie School for Indians at So Kon Poo)。

学校在战后的1946年重开,分为上午校(英文)和下午校(中文),于1960年易名为“官立嘉道理爵士学校”(Sir Ellis Kadoorie School)。下午校于1975年停办,成为全日制学校,并在1978年将学级延增至中五。官立嘉道理爵士学校于1980年分成“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学”和“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学”两所学校。

2000年初,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学迁校至西九龙,成为全香港首批九座中学千禧校舍之一。该校学生以尼泊尔籍占最多数(26%),其次为华人(19%)、巴基斯坦菲律宾(各15%)等。[4]学校的四社为红社、黄社、绿社、蓝社。而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学(西九龙)的家长教师会成立于1992年。该会定期举行家长教师会同乐日。

Remove ads

校政管理

历任校长
更多信息 姓名, 任期 ...
历任副校长
更多信息 中文姓名, 任期 ...

学校资料

Thumb
官立嘉道理爵士中学(西九龙)校舍后方

校训

校训为“惜取寸阴”。拉丁文为“Carpe Diem”,英文意译为“Seize the Day”。

学校设施

著名/杰出校友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