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宜兰孔子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宜蘭孔子廟map
Remove ads

24.762921°N 121.756131°E / 24.762921; 121.756131

事实速览 宜兰孔子庙, 基本信息 ...

宜兰孔子庙,是位于台湾宜兰县宜兰市孝廉里的孔庙,为同治四年(1865年)初建,旧庙身仿台南孔子庙,1953年迁建至今址,今列历史建筑

沿革

Thumb
碑记

旧庙

Thumb
卧碑

清治时期,同治四年(1865年),宜兰举人黄缵绪、拔贡李逢时、黄学海与士绅林国翰等人,鉴于自嘉庆年间噶玛兰厅设治后,尚无文庙,遂乃创议在县衙创建[1]。为建筑此庙,仰山书院山长举人陈维英仿台南孔子庙型式[1][2]

宜兰孔子庙原址为今宜兰市新民路宜兰医院现址左侧,面积约一千坪,即现在新民路与崇圣街之间。发起兴建孔庙后,仅建成泮池与黉门,即因经费短缺停工。同治七年(1868年),邑人杨士芳进士及第,与举人李望洋、乡绅黄锵等又发起,地方人士响应,建庙董事多达一百二十人。工程于同治八年(1869年)八月十五日动工,由知县丁承禧定分金,采坐北朝南坐向,历时十载,耗资银元十万元。[1]

光绪元年(1875年),噶玛兰厅改制为宜兰县,于此庙兴设儒学,明伦堂即该年完工[3]。至光绪四年(1878年)先后完成黉门、万仞宫墙、青云桥、牌坊、礼门、义路、仪门、棂星门、天井、两应、两厢、大成殿、崇圣祠、礼库、乐库、明伦堂、奎文楼等建筑[1]。光绪七年(1881年),宜兰知县马桂芳立卧碑[2]

日治时期初被征当卫戍病院[4],1905年进行整修[1],二次大战期间因为粮秣仓库而遭盟军轰炸[4]。至战后初期主体建筑已碎瓦败椽,几成废墟[1][5]。1949年3月,员山乡乡长陈江流等人对宜兰市市长袁大晋提议将孔庙迁至宜兰神社[6]。1952年10月1日省主席吴国桢巡视孔庙[7],当时省议员郭雨新建议修建[8]。1953年3月3日,宜兰市民代表会讨论孔庙修建地问题,决定原地修建[9]。然而该年末,议会决定在孝廉里作为新庙址,引发市民抗议[10][11]

旧庙拆除工程由宜兰市公所与议员郭启荣定合约,并载明旧木材若在宽两寸长三尺以上由郭启荣所用,但市公所之后不履行契约,宜兰地检所陆祖光更控告郭启荣侵占木材,此事在宜兰县轰动一时。1957年3月8日,推事林玉璇宣告郭启荣无罪。[12]

1964年8月5日,宜兰县议会同意将旧庙一千两百余土地从宜兰县转移给宜兰市公所,作为中央市场使用[13]

Remove ads

新庙

Thumb
门牌为孝廉里新兴路170号。

宜兰孔子庙与新竹孔子庙在战后皆被重建,其规模格局都已大不如前[14]

1953年12月26日上午,议会通过在孝廉里为新庙址,获得出席十八人中十四票通过,下午开标承包兴建[11]。当日,宜兰市市民简炉、石进源等三千七百六十二人联名表示反对,而议员李坤旺表示希望迁到员山、议员刘金全认为各乡镇都希望孔庙能在他地兴建,大会因此指定由王阿福、林焰泷、郭启荣负责调查,再决定原址或新址建庙[10]。他们则向大会报告反对者是担忧孔庙迁移多花二百余万元,而不是反对迁移新址兴建[11]。同月28日晚上6点秘密破土,参加人士只有六人,由议长甘阿炎焚香祷告孔圣及天地水三界百神后,即掘三锄,而告完毕,前后不过数分钟[15]

迁建时,孔庙石碑部分只找到卧碑,原本清治时期的下马碑、兴建噶玛兰邑庙学碑记、以及日治时期的重修孔子庙碑都未寻获,连庙里廊柱下的一些础石,都流落到宜兰市中山公园做为市民歇脚坐凳[4]。1954年11月20日,宜兰县政府成立宜兰孔庙修建委员会[1]。1955年报导时,新建孔庙只完成祇完成粗具模型的大成殿,尚缺十五万元整修费无着落,县政府没有预算,省府也不拨补助,孔庙兴修委员会各委员屡次开会都没有结果[16]。该年祭孔依然在旧庙举行[17][18]。次年农历一月廿九对新庙举行入庙典礼[19]。1958年秋,新庙应汪岳乔代县长要求将维持庙宇运作的三千元预算,充作翻新匾额费用,导致无钱维护庙宇,庙方管理人黎松岳只好在同年12月26日前往县议会陈情[20]。1967年后,在县长陈进东任内,相继完成崇圣祠、左右两庑,偏殿等[3]。1970年9月27日举行总统题颁“有教无类”匾的上匾仪式[21]

李凤鸣县长任内规划万仞宫墙、礼门、义路、泮池、青云桥、礼库、乐库、东西庑、东西厢等工程,于1977年秋相继完成,直至1980年春,棂星门竣工,此庙全部落成,另设有奉祀著历代节孝妇女的节孝祠[3]

331大地震震垮大成殿右侧的围墙,倒于厢房建筑上[22]。2010年起展开为期三年的修缮计划,除对崇圣殿修缮、增加植栽外,另设喷雾器为参加祭孔大典的学子降温[23]。2021年10月,通过登录为历史建筑[2]

释奠

人员

Thumb
节孝祠

每年9月28日祭孔大典时,由宜兰市力行国小五年级学生担任唱生、六年级学生作佾生[24]。早期力行国小地处低漥,又为木造房舍,遇到台风、水灾,常被吹毁,师生就移到此庙上课,与此庙有历史渊源[25]。2008年有女性加入佾生,却因台风未上场,次年宜兰祭孔首次有女佾生跳六佾舞[25]。此外,台中市则有同名的国小负责台中孔子庙佾生[26]

礼生约需八十人,昔日都由男性担任,2006年因有男教师或退休老师不愿意担任,所以首次有二十名女性作礼生[27]

乐生为宜兰高商国乐社担任[28][29][30]。该校有1994年文建会补助购置的仿制曾侯乙编钟,会在祭孔时使用[29]。2013年首此有外籍的女高中生担任乐生[28]

分献官惯例由各政党人士及十二乡镇长担任,2001年改邀士、农、工、商各界代表担任[31]

纠仪官多年来都由男性军职担任,后改为文职由教育处长担任,以往都是男性,直到女副处长曾秋香2016年代理处长,担任纠仪官,是宜兰首次有女性担任祭孔纠仪官[29]

祭孔时对节孝祠也会祭祀,其主祭官由全国孝行奖楷模担任[29][30][32]

Remove ads

流程

Thumb
泮池至檽星门为大草坪。

原先祭典从清晨6点开始,2001年因考虑学生体力改在6点50分举行[31]。但6时50分开始时,太阳已高挂天空,加上衣服厚重又须内穿白衣作垫肩,学生体力不支[33]。还发生备用者全上场不够,只好让恢复体力的学生二度上台[25][33]

祭孔仪式大致分成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纠仪官、分献官及正献官就定位后,启扉、迎神、上香,再初献礼、亚献礼及终献礼,完成祭拜仪式,撤馔、送神、望燎、阖扉及礼成,2001年时流程约七十多分钟[34]。2011年祭孔时开始缩短为五十分钟[30]

该庙自1982年起就因提倡节约,取消以牛、羊、猪为祭品的三献太宰之礼,改以发糕点[5]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