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宫本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宫本撞击坑(英语:Miyamoto)是位在火星子午线高原西方的撞击坑;以日本天文学家宫本正太郎命名[1];直径约 150 公里。
地质状态
宫本撞击坑的东北半部被认为是在水中形成,且包含有铁以及硫化物矿物的岩石填满,这些岩石可能来自于湖底或地下水系统。而在宫本撞击坑西南半部的坑底则因为侵蚀造成这些因为水而形成的岩石被剥离,使可在最原始火星岩石中找到的黏土等其他矿物暴露出来。这个区域的年代被认为超过35亿年,属于诺亚纪;这个时代的火星表面可能有液态水,并且环境适合生物生存[2][3]。
宫本撞击坑曾被列为火星科学实验室的降落候选地点之一。
火星科学实验室
火星珍珠湾区中有几处地点是美国宇航局下一辆火星探测车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登陆候选地点,宫本撞击坑则是第 7 顺位的候选地点。前 33 个候选地点包含拉尼混沌、被认为曾是一座湖泊的霍顿撞击坑以及存在三角洲的埃伯斯瓦尔德撞击坑[4]。有大量的证据显示宫本撞击坑内曾有湖泊和河流。在当地发现黏土、氯化物、硫酸盐以及铁氧化物等多种矿物。宫本撞击坑的倒转地形则是一种倒转河道。下图显示了宫本撞击坑内一条倒转河道。倒转河道是因为沉积物受到特定矿物胶结后而形成。这些河道的表面被侵蚀,接着整个区域都被沉积物覆盖。当沉积物之后因为侵蚀而流失,这些河道仍然存在,因为硬化的物质较能抵抗侵蚀[5]。
2010年1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有一组科学家认为应该在宫本撞击坑寻找生命的证据,因为坑内的倒转河道和矿物都是古代曾经有水存在的证据[6]。
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古代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目前希望未来的任务可以将样本从探测地点送回地球已测定是否有古代生命的遗迹。为了让载具成功登陆,必须要有直径约 12 英里的平坦圆形区域。地质学家希望能够调查古代曾经是湖泊的地点[7],也许可以找到沉积岩层。
-
高分辨率成像科学设备拍摄的宫本撞击坑内的倒转河道。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