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家国同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政治哲学中,一些政治哲学家用家庭来类比国家的运作模式。最早使用这一类比的知名作者可能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人们从家庭逐渐集合、扩大为村落,再扩大到城邦国家。
自古以来,许多作家发现家庭与国家在形态上存在相似之处。君主制支持者尤其主张国家是父权制家庭的缩影,人民服从君王如同子女服从父亲。
古希腊
家国模式在古希腊时代就已出现,通常被用作为贵族统治的正当性辩护。
普鲁塔克记录了多利安人一句简短的箴言,据传出自来古格士之口。当被问及为何不在拉刻代蒙(斯巴达)实行民主制度的时候,来古格士回答道:“你回去吧,首先在家里实行民主政治”[1]。克里特岛和斯巴达的多里安人似乎在其政体形式中映射了家庭制度与组织形态。
儒家
儒家的三纲五常提出了“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即臣子要服从君主、儿子要服从父亲、妻子要服从丈夫。国家,作为放大版的家庭,是最自然、和谐的治理模式。这些理论也影响了之后东亚的国际关系。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儒家伦理被用来为统治者世袭的合法性背书。
在儒家思想中,家庭是很重要的一环,对孔子而言,孝是一种美德。“孝”字本身便象征着基本家庭结构,上半部分代表长辈(老),下半部分代表子女(子)。因此通过礼践行孝道者,实则是遵循义(即履行应尽职责或顺应自身地位行事)。《孝经》对孝道与国家的关系有详尽论述:不仅仅是子民们要孝敬君王,君王也要用孝道治国[2][3][4]。
政治与家庭
最近,乔治·莱考夫提出,政治中的左右之分源于人们心中对家庭理想的不同认知:对右翼人士而言,理想的家庭模式是父权制与道德主义的家庭;对左翼人士而言,理想的家庭模式则是充满无条件爱的家庭。因此,莱科夫认为,双方不仅认为对方的观点不道德,更认为对方的观点难以理解——因为这些观点似乎违背了各自在家庭领域中根深蒂固的个人道德信念[5]。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