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散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散官,又名阶官,不理事,仅以寓禄的官员,多为朝廷重官的酬佣。

散官原本指无担任固定职事的官员,如汉代已有散骑常侍一职,类似皇帝顾问官。隋代始置散官之职,初无文武之分。《隋书·百官志下》:“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后演变为表示官位等级的称号,会随着年资而晋升。又依照文、武官而分为文散官与武散官。《隋书·百官志下》:“开皇六年,吏部又别设朝议、通议、朝请、朝散、给事、承奉、儒林、文林八郎;武骑、屯骑、骁骑、游骑、飞骑、旅骑、云骑、羽骑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正九品以上。”这就是“八郎八尉”,文帝设之以酬赏勤劳。其中朝议郎为八郎之首,武骑尉为八尉之首。八郎八尉轮值吏部,常使出入监检。宋朝时有寄禄官寄禄),它是一种表示资历待遇的官称。例如某人的官衔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则吏部尚书是寄禄官,所任的实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以后,寄禄官都改为阶官。[1]

散官名义上与官品一样分为三十阶,但实际上没有正一品,故只有二十九阶。明代散官分九等十八阶,有初授、陞授、加授、以历考为差。

散官阶级与可任的官职有关,例如:文散阶正七品上的官员,他就不太可能去就任从二品的尚书左仆射,较可能从事职官官品在正七品上左右的职司。

文武官员官职全衔由右列部分组成:〈散官位阶〉+〈职事官职〉+〈勋位〉(如果有授勋)+〈爵位〉(如果有封爵)。 举例:“唐〈光禄大夫〉行〈中书令修文馆大学士监国史〉〈上柱国〉〈郢国公宗楚客。”指宗楚客以本阶从二品光禄大夫任职较低阶职官正三品中书令,兼任修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授正二品上柱国勋,封爵郢国公。唐制,任低于本阶职事官曰“行”,任高于本阶职事官曰“守”,任与本阶平级职事官不加“行”、“守”[2]

Remove ads

文散阶

中国

更多信息 品秩, 北周文散官 ...
更多信息 品秩, 开皇六年文散官 ...
更多信息 品秩, 大业三年文散官 ...
更多信息 品秩, 武德七年文散官 ...


更多信息 品秩, 从一品 ...
辽朝散阶
开府仪同三司
特进
崇禄大夫
金紫崇禄大夫
银青崇禄大夫
正议大夫
通议大夫
太中大夫
中大夫
中散大夫
朝议大夫
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
朝议郎
奉义郎
通直郎
朝请郎
宣德郎
朝散郎
宣义郎
给事郎
征事郎
承奉郎
承务郎
儒林郎
登仕郎
文林郎
将仕郎
品秩 金朝散阶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
中次 特进
崇进
正二品 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荣禄大夫
从二品 光禄大夫
嘉善大夫
正三品 通政大夫
资政大夫
资善大夫
从三品 正奉大夫
通奉大夫
中奉大夫
正四品 正议大夫
通议大夫
嘉议大夫
从四品 大中大夫
中大夫
少中大夫
正五品 中议大夫
中宪大夫
中顺大夫
从五品 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
朝列大夫
正六品 奉政大夫
奉议大夫
从六品 奉直大夫
奉训大夫
正七品 承德郎
承直郎
从七品 承务郎
儒林郎
正八品 文林郎
承事郎
从八品 征事郎
从仕郎
正九品 登仕郎
将仕郎
从九品 登仕佐郎
将仕佐郎
品秩 元朝散阶
正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
特进
崇进
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荣禄大夫
从一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
正二品 资德大夫
资政大夫
资善大夫
从二品 正奉大夫
通奉大夫
中奉大夫
正三品 正议大夫
通议大夫
嘉议大夫
从三品 大中大夫
中大夫
亚中大夫
正四品 中议大夫
中宪大夫
中颀大夫
从四品 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
朝列大夫
正五品 奉政大夫
奉议大夫
从五品 奉直大夫
奉训大夫
正六品 承德郎
承直郎
从六品 儒林郎
承务郎
正七品 文林郎
承事郎
从七品 征事郎
从仕郎
正八品 登仕郎
将仕郎
从八品 登仕佐郎
将仕佐郎
品秩 明朝文散阶 清朝文散阶
正一品 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初授特进荣禄大夫
光禄大夫
从一品 升授光禄大夫
初授荣禄大夫
荣禄大夫
正二品 加授资德大夫
升授资政大夫
初授资善大夫
资政大夫
从二品 加授正奉大夫
升授通奉大夫
初授中奉大夫
奉政大夫
正三品 加授正议大夫
升授通议大夫
初授嘉议大夫
通议大夫
从三品 加授大中大夫
升授中大夫
初授亚中大夫
中议大夫
正四品 加授中议大夫
升授中宪大夫
初授中顺大夫
中宪大夫
从四品 加授朝请大夫
升授朝议大夫
初授朝列大夫
朝议大夫
正五品 升授奉政大夫
初授奉议大夫
奉政大夫
从五品 升授奉直大夫
初授奉训大夫
奉直大夫
正六品 升授承德郎
初授承直郎
承德郎
从六品 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
升授儒林郎
初授承务郎
吏员出身者宣德郎
儒林郎
正七品 吏材干授宣议郎
升授文林郎
初授承事郎
吏员出身者宣义郎
文林郎
从七品 升授征仕郎
初授从仕郎
征仕郎
正八品 升授修职郎
初授迪功郎
修职郎
从八品 升授修职佐郎
初授迪功佐郎
修职佐郎
正九品 升授登仕郎
初授将仕郎
登仕郎
从九品 升授登仕佐郎
初授将仕佐郎
登仕佐郎
Remove ads

日本

日本圣德太子在派遣遣隋使后,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分别是:

1 大徳/大德 Daitoku 大德(浓紫)
2 小徳/小德 Shōtoku 小德(薄紫)
3 大仁 Daijin 大仁(浓青)
4 小仁 Shōjin 小仁(薄青)
5 大礼/大禮 Dairei 大礼(浓赤)
6 小礼/小禮 Shōrei 小礼(薄赤)
7 大信 Daishin 大信(浓黄)
8 小信 Shōshin 小信(薄黄)
9 大義 Daigi 大义(浓白)
10 小義 Shōgi 小义(薄白)
11 大智 Daichi 大智(浓黒)
12 小智 Shōchi 小智(薄黒)

武散阶

更多信息 品秩, 正二品 ...
更多信息 品秩, 从一品 ...
更多信息 品秩, 正三品上 ...
品秩 金朝武散阶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
中次 特进
崇进
正二品 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荣禄大夫
从二品 光禄大夫
嘉善大夫
正三品 龙虎卫上将军
金吾卫上将军
骠骑卫上将军
从三品 奉国上将军
辅国上将军
镇国上将军
正四品 昭武大将军
昭毅大将军
昭勇大将军
从四品 安远大将军
定远大将军
怀远大将军
正五品 广威将军
宣威将军
明威将军
从五品 信武将军
显武将军
宣武将军
正六品 武节将军
武德将军
从六品 武义将军
武略将军
正七品 承信校尉
昭信校尉
从七品 忠武校尉
忠显校尉
正八品 忠勇校尉
忠翊校尉
从八品 修武校尉
敦武校尉
正九品 保义校尉
进义校尉
从九品 保义副尉
进义副尉


品秩 元朝武散阶
正二品 龙虎卫上将军
金吾卫上将军
骠骑卫上将军
从二品 奉国上将军
辅国上将军
镇国上将军
正三品 昭武大将军
昭勇大将军
昭毅大将军
从三品 安远大将军
定远大将军
怀远大将军
正四品 广威将军
宣威将军
明威将军
从四品 信武将军
显武将军
宜武将军
正五品 武节将军
武德将军
从五品 武义将军
武略将军
正六品 承信校尉
昭信校尉
从六品 忠武校尉
忠显校尉
正七品 忠勇校尉
忠翊校尉
从七品 修武校尉
敦武校尉
正八品 保义校尉
进义校尉


品秩 明朝武散阶 清朝武散阶
正一品 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初授特进荣禄大夫
建威将军
从一品 升授光禄大夫
初授荣禄大夫
振威将军
正二品 加授龙虎将军
升授金吾将军
初授骠骑将军
武显将军
从二品 加授奉国将军
升授定国将军
初授镇国将军
武功将军
正三品 加授昭武将军
升授昭毅将军
初授昭勇将军
武义都尉
从三品 加授安远将军
升授定远将军
初授怀远将军
武翼都尉
正四品 加授广威将军
升授宣威将军
初授明威将军
昭武都尉
从四品 加授信武将军
升授显武将军
初授宣武将军
宣武都尉
正五品 升授武节将军
初授武德将军
武德骑尉
从五品 升授武毅将军
初授武略将军
武德佐骑尉
正六品 升授承信校尉
初授昭信校尉
武略骑尉
从六品 升授忠武校尉
初授忠显校尉
武略佐骑尉
正七品 武信骑尉
从七品 武信佐骑尉
正八品 奋武校尉
从八品 奋武佐校尉
正九品 修武校尉
从九品 修武佐校尉
Remove ads

宋朝官阶

文阶

更多信息 阶, 阶官 ...


元丰改制以阶易官
品秩
(旧)
元丰前 元丰改制后 品秩
(新)
使相
(节度使、枢密使、亲王、留守、检校官

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府仪同三司 从一品 1
从二品 尚书省左仆射
尚书省右仆射
特进 2
正三品 吏部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 正二品 3
兵部尚书
户部尚书
刑部尚书
礼部尚书
工部尚书
银青光禄大夫 从二品 4
正四品上
正四品下
尚书省左丞
尚书省右丞
光禄大夫 正三品 5
正四品下 吏部侍郎
兵部侍郎
户部侍郎
刑部侍郎
礼部侍郎
工部侍郎
正议大夫 从三品 6
正五品上 给事中 通议大夫 正四品 7
以上无磨勘法,需特旨除授
正四品下 左谏议大夫
右谏议大夫
太中大夫 从四品 8
以上为宰相所带阶官,文臣带诸阁侍制以上磨勘迁转至止
从三品 秘书省监 中大夫
(执政官所带阶官)
正五品 9
光禄寺卿
卫尉寺卿
少府监监
中散大夫 从五品 10
从四品上
正四品上
从四品上
从四品上
从四品上
从五品上
从五品上
秘书省少监
太常寺少卿
光禄寺少卿
司农寺少卿
卫尉寺少卿
尚书省左司郎中
尚书省右司郎中
朝议大夫 正六品 11
从五品上 前行郎中:
吏部:
吏部司郎中
司封司郎中
司勋司郎中
考功司郎中
兵部:
兵部司郎中
职方司郎中
驾部司郎中
库部司郎中
朝请大夫 从六品 12
中行郎中:
户部:
户部司郎中
度支司郎中
金部司郎中
仓部司郎中
刑部:
刑部司郎中
都官司郎中
比部司郎中
司门司郎中
朝散大夫 13
后行郎中:
礼部:
礼部司郎中
饲部司郎中
主客司郎中
膳部司郎中
工部:
工部司郎中
屯田司郎中
虞部司郎中
水部司郎中
朝奉大夫 14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下
前行员外郎:
吏部:
吏部司员外郎
司封司员外郎
司勋司员外郎
考功司员外郎
兵部:
兵部司员外郎
职方司员外郎
驾部司员外郎
库部司员外郎

侍御史
朝请郎 正七品 15
从六品上 中行员外郎:
户部:
户部司员外郎
度支司员外郎
金部司员外郎
仓部司员外郎
刑部:
刑部司员外郎
都官司员外郎
比部司员外郎
司门司员外郎

起居郎
起居舍人
朝散郎 16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七品上
从七品上

从七品下
后行员外郎:
礼部:
礼部司员外郎
饲部司员外郎
主客司员外郎
膳部司员外郎
工部:
工部司员外郎
屯田司员外郎
虞部司员外郎
水部司员外郎

左司谏
右司谏

殿中侍御史
朝奉郎 17
正五品上
从七品上
从八品上
从八品上
国子监博士
太常寺博士
左正言
右正言
承议郎 从七品 18
从五品上 太常寺丞
秘书省丞
殿中省丞
秘书省著作郎
秘书省秘书郎
奉议郎 正八品 19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下
正五品上
从五品下
太子中允
太子左赞善大夫
太子右赞善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洗马
通直郎 20
以上为升朝官
从六品上 秘书省著作佐郎
大理寺丞
宣德郎 从八品 21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上
从六品下
光禄寺丞
卫尉司丞
将作监丞
宣义郎 22
从八品下 大理寺评事 承事郎 正九品 23
从九品上 太常寺太祝
太常寺奉礼郎
承奉郎 24
正九品上
正九品下
从七品下
秘书省校书郎
秘书省正字
将作监主簿
承务郎 从九品 25
以上为京官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节度判官
观察判官


正九品
正九品
26
节度掌书记
观察支使
防御判官
团练判官
从八品
从八品
正九品
正九品
27
军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节度推官
观察推官
正九品 28
防御推官
团练推官
军事推官
军判官
监判官
正九品 29
京畿县令
县令
录事参军
从八品
正九品
从八品
30
试衔知县令事
知录事参军
31
三京府军巡判官
司理参军
司法参军
户曹参军
法曹参军
司户参军
县主簿
县尉
正九品 32
以上为选人
更多信息 阶, 官名 ...
更多信息 阶, 官名 ...


更多信息 阶, 官名 ...
选人
北宋前期 崇宁二年 政和六年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节度判官
观察判官
承直郎
节度掌书记
观察支使
防御判官
团练判官
儒林郎
军事判官
京府推官
留守推官
节度推官
观察推官
文林郎
防御推官
团练推官
军事推官
军判官
监判官
从事郎
县令
录事参军
通仕郎 从政郎
试衔知县令事
知录事参军
登仕郎 修职郎
三京府军巡判官
司理参军
司法参军
户曹参军
法曹参军
司户参军
县主簿
县尉
将仕郎 迪功郎
通仕郎
登仕郎
将仕郎
更多信息 阶, 官名 ...
更多信息 阶, 官名 ...
Remove ads

武阶

更多信息 阶, 东班 ...
更多信息 武阶总名, 阶 ...
更多信息 武阶总名, 武阶名 ...
更多信息 阶, 官名 ...
更多信息 阶, 官名 ...
更多信息 官名, 庆元官品 ...

宋徽宗政和年间重新釐定武官职阶五十二阶,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宋高宗绍兴年间再厘正武官职阶为六十阶。

更多信息 正二品, 从二品 ...
Remove ads

医官

更多信息 阶, 新官名 ...

天文官

更多信息 阶, 官名 ...

环卫官

更多信息 阶, 北宋官名 ...


Remove ads

检校官

北宋前期 元丰三年 政和二年
1 检校太师
2 检校太尉 检校太傅
3 检校太傅 检校太保
4 检校太保 检校少师
5 检校司徒 检校少傅
6 检校司空 检校少保
7 检校尚书省左仆射
8 检校尚书省右仆射
9 检校吏部尚书
10 检校兵部尚书
11 检校户部尚书
12 检校刑部尚书
13 检校礼部尚书
14 检校工部尚书
15 检校左散骑常侍
16 检校右散骑常侍
17 检校太子宾客
18 检校国子祭酒
19 检校水部司员外郎

散官

更多信息 阶, 官名 ...

王氏高丽

更多信息 文武散阶 ...
品秩 文宗三十年文散阶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正二品 特进
从二品 金紫光禄大夫
正三品 银靑光禄大夫
从三品 光禄大夫
正四品上 正议大夫
正四品下 通议大夫
从四品上 大中大夫
从四品下 中大夫
正五品上 中散大夫
正五品下 朝议大夫
从五品上 朝请大夫
从五品下 朝散大夫
正六品上 朝议郎
正六品下 承议郎
从六品上 奉议郎
从六品下 通直郎
正七品上 朝请郎
正七品下 宣德郎
从七品上 宣议郎
从七品下 朝散郎
正八品上 给事郎
正八品下 征事郞
从八品上 承奉郞
从八品下 承务郞
正九品上 儒林郞
正九品下 登仕郞
从九品上 文林郞
从九品下 将仕郞
品秩 忠烈王二十四年文散阶
从一品 崇禄大夫
正二品 兴禄大夫
从二品 正奉大夫
正三品 正议大夫
从三品 通议大夫
正四品 大中大夫
从四品 中大夫
正五品 中散大夫
朝议大夫
从五品 朝请大夫
朝散大夫
正六品 朝议郞
承议郞
从六品 奉议郞
通直郞
正七品 朝请郞
宣德郞
从七品 宣议郞
朝散郞
正八品 给事郞
征事郞
从八品 承奉郞
承务郞
正九品 儒林郞
登仕郞
从九品 文林郞
将仕郞
品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文散阶
正一品 三韩三重大匡
从一品 三韩重大匡
正二品 匡靖大夫
从二品 通宪大夫
正三品 正顺大夫
奉顺大夫
从三品 中正大夫
中显大夫
正四品 奉常大夫
从四品 奉善大夫
五品 通直郞
六品 承奉郞
七品 从事郞
八品 征事郞
九品 通仕郞
品秩 忠宣王二年文散阶
正一品 三重大匡
从一品 重大匡
正二品 大匡
正匡
从二品 匡靖大夫
奉翊大夫
正三品 正顺大夫
奉顺大夫
从三品 中正大夫
中显大夫
正四品 奉常大夫
从四品 奉善大夫
正五品 通直郞
从五品 朝奉郞
正六品 承奉郞
从六品 宣德郞
七品 从事郞
八品 征事郞
九品 通仕郞
品秩 恭愍王五年文散阶
正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
从一品 金紫光禄大夫
金紫崇禄大夫
正二品 银靑光禄大夫
银靑荣禄大夫
从二品 光禄大夫
荣禄大夫
正三品 正议大夫
通议大夫
从三品 大中大夫
中大夫
正四品 中散大夫
从四品 朝散大夫
正五品 朝议郞
从五品 朝奉郞
正六品 朝请郞
从六品 宣德郞
七品 修职郞
八品 承事郞
九品 登仕郞
品秩 恭愍王十一年文散阶
正一品 壁上三韩三重大匡
三重大匡
从一品 重大匡
正二品 匡靖大夫
从二品 奉翊大夫
正三品 正顺大夫
奉顺大夫
从三品 中正大夫
中显大夫
正四品 奉常大夫
从四品 奉善大夫
正五品 通直郞
从五品 朝奉郞
正六品 承奉郞
从六品 宣德郞
七品 从事郞
八品 征仕郞
九品 通仕郞
品秩 恭愍王十八年文散阶
正一品 特进辅国三重大匡
特进三重大匡
从一品 三重大匡
重大匡
正二品 光禄大夫
崇禄大夫
从二品 荣禄大夫
资德大夫
正三品 正议大夫
通议大夫
从三品 大中大夫
中正大夫
正四品 中散大夫
中议大夫
从四品 朝散大夫
朝列大夫
正五品 朝议郞
从五品 朝奉郞
正六品 朝请郞
从六品 宣德郞
七品 修职郞
八品 承事郞
九品 登仕郞
品秩 成宗十四年武散阶
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 镇国大将军
正三品 冠军大将军
从三品 云麾大将军
正四品上 中武将军
正四品下 将武将军
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耀武将军
正六品下 耀武副尉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 振武副尉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翊威校尉
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
正八品上 宣折校尉
正八品下 宣折副尉
从八品上 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

李氏朝鲜散官

李氏朝鲜散官分为文职、武职、杂职(农、林、医、工、数算、天文历法、艺术、刑狱等各种技术官僚)和土官(不经科举考试,直接聘任本地出身之地方中下级官吏,亦分文武两职),文武职又称两班,指上朝时,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为中心,文官排列在东边(东班),武官排列在西边(西班)。

更多信息 阶列 ...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