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寇氏鹦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寇氏鹦鹉(学名:Cyclopsitta diophthalma coxeni),又名双眼无花果鹦鹉考氏亚种,是澳洲最细小的鹦鹉之一。它们是双眼无花果鹦鹉的亚种,现正处于极危的状况。它们是由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以其大舅 Charles Coxen 命名。
Remove ads
特征
寇氏鹦鹉长约15-16厘米,比双眼无花果鹦鹉的其他亚种大。它们的尾巴非常短,故给人头部很大的感觉。寇氏鹦鹉全身主要呈鲜黄绿色,前额是蓝色的,被一些红色羽毛所环绕。两颊为橙色,其下衬有一条紫蓝色的斑纹。雌鸟的外表像雄鸟,但比起雄鸟来羽毛颜色较为灰暗。与麝香吸蜜鹦鹉及姬吸蜜鹦鹉比较起来,寇氏鹦鹉的身型更加肥胖、双翼较圆,并且仿佛没有尾巴。寇氏鹦鹉飞行速度很快,一般会在森林最高层上飞行。比起姬吸蜜鹦鹉,寇氏鹦鹉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更为尖刺而不连贯。总之,寇氏鹦鹉细小的身形、稀少的数量、与绿叶接近的体色、等待喂食时幼鸟不寻常的安静以及喜欢留在森林最高层的习惯,使得人们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2][3][4]
分布及栖息地
寇氏鹦鹉只限于昆士兰东南部及新南威尔士东北部,以往以金皮(Gympie)及布莱克尔山脉(Blackall Range)(可能包括玛丽伯勒)为北界,南至麦基里河(Macleay River),西临邦亚山(Bunya Mountains)及Koreelah国家公园。另外有些在这些地方以外的未确认报告。它们栖息在低地及山脚的亚热带雨林,有时也会出没在花园及农地。[2]
行为
寇氏鹦鹉会在枯树内挖穴筑巢。虽然曾发现挖穴的痕迹,但却从未发现正式的鸟巢。[3]
保育状况
寇氏鹦鹉被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及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列为濒危物种,同时也被列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1999年颁发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多样性保存法》指出的濒危物种中。[3]它们的栖息地:低地的热带雨林因农业耕作、房屋建筑和对木材的需求而被砍伐殆尽,导致它们的生存空间急剧减小,数量严重下降。[3]在2000年,尚存的成年寇氏鹦鹉估计只有少于100只,且因为栖居地严重分散而还有下降的趋势。[5]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