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红书
中国社交暨网购软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红书(英语:rednote,之前写作REDnote),是中国大陆的网络购物和社交平台,成立于2013年6月[1],目标群体为全球的华人华语社区,但也有多语种的一些社群存在[2]。小红书被外界部分媒体称之为“中国改良版Instagram”。[3]2019年7月,小红书已拥有超过3亿用户,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亿[4]。据统计,小红书70%的用户是90后[5][6],其中女性用户占有70%[5]。
2025年1月,美国法院裁定在境内停运来自中国大陆的字节跳动公司旗下社交平台,许多美国TikTok用户涌入小红书寻找替代平台,他们自称TikTok难民[7],这导致小红书在美国区App Store下载量大幅增加,亦推动小红书在全球多个区域的App Store一度登顶免费应用下载榜首[8][9]。
Remove ads
名称

“小红书”的名称灵感来源于其联合创始人毛文超在贝恩公司工作和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学习的经历,他视之为他人生中的两个重大里程碑,而这两家机构的主色调均为红色,因此决定将该平台的名称命名为“小红书”。[10][11]
有媒体报导指出,“小红书”也是在1964年汇编的《毛主席语录》昵称,[12][13][14]然而该公司表示,该平台的名称并非出自该书。 [15]
在国际上,小红书至迟在2024年9月起就已经在Google Play商店以REDnote的名称正式上架,[16][17]美国用户也经常使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它。[18][19]
历史
2013年10月,《小红书出境购物攻略》于网上发布,同月发布同名客户端。
2014年,“小红书出境购物攻略”客户端更名为“小红书购物笔记”,同年12月开设电商部门“福利社”。[20]
2015年3月,小红书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开设物流仓库;同年9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该企业[1]。
在2017年6月的“6·6周年大促消”活动中,小红书前两小时的销售额达到1亿人民币;促销活动期间,还登上iOS App Store大陆区购物类软件下载排名第一[21]。
2014年,小红书开始便发力电商领域,上线自营跨境电商平台“福利社”。
2016年下半年,小红书拓展第三方平台和品牌商家,做了一系列社区电商尝试。
2019年初,小红书对电商业务进行拆分,原社区电商事业部变为“品牌号”部门,围绕入驻的品牌进行从社区营销一直到闭环交易的资源集成。
2018年6月,小红书获阿里巴巴和腾讯投资[22],同月于上海西藏北路静安大悦城开设线下门店“小红书之家RED home”[23],这家实体店所有业务与线上社区、商城相连通。2020年元旦该线下店已经撤店。[24][25]
2020年1月,小红书进行了一轮私募融资,筹资4亿至5亿美元,估值达到约60亿美元;其网站显示,小红书有约3亿注册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26]
2021年4月,小红书曾传出年中前后计划赴美上市;当时小红书回应称,对传闻不予置评。据彭博社2021年7月16日报道称,小红书暂停在美国上市。[24]
2025年1月,由于美国国会出台《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的应用程序侵害法案》预计将导致TikTok在美国的运营关闭,“#TikTok难民”(“#TikTokRefugee”)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27][28][29]大量美国网民注册了小红书账号,并开展了交互[30][8]。该现象被认为促进了中外真正的善意对话,是去除了不友好的滤镜,同时外国人学习中文人数也突然攀升,还有可能加大已经风行的中国免签city walk等成功商机[31],对此,《人民日报》等一些中国官媒持一些积极的看法。此事件也导致小红书概念股涨停[32]。
香港凤凰卫视专访分析认为,大量美国用户拥入小红书,有原美国TikTok用户与美国政府赌气的性质,其行为是抗议美国政府的Tiktok禁令,很多美国原TikTok用户在小红书赌气说“美国担心中国获得美国用户的个人数据,现在美国用户免费把个人数据送给中国”,鉴于中国网络的控制力,使得美国对于中国获取美国用户个人数据以及施加舆论影响等等的担心,不会对大量欧美年轻用户涌入小红书的现象置之不理[33],加之中国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用户体验感不及TikTok,评论认为在美国政府干预下以及中国政府担心西方价值观会影响到中国民众等因素的影响下,该现象不会持续太久[34][35]。
美国《时代》杂志分析认为,此现象的蜜月期很短,认为这是一种抗议美国政府禁令的形式,并指出小红书很可能也面临相同的潜在禁令,并非美国人长期的替代品[36]。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广播公司的分析认为,小红书与国际主流的美国平台不同,未来能否留住客户的价值还不是很确定,是否能权衡特色的言论审查以把握流量,加上鉴于宣传中共主导的意识形态、认知作战伎俩与侵犯隐私等争议,中国打算把社交公司进军国际市场,从西方主导的世界中分一杯羹的机会也许只是昙花一现[37][38][39]。
不过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小红书的一名员工表示,该平台仍有打算试图利用突然涌入的美国用户,并可能需要调整内容审查流程,以应对美国用户开始分享帖子的情况[40]。据新京报报道,小红书团队正在宣布招聘英文内容审核员,以进一步壮大其内容审核团队,应对国际用户的增加[4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小红书的审查问题时亦表示平常心看待:“无论你使用什么平台,这是个人的选择。”他还补充说,原则上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42]。
Remove ads
应用特点
小红书社区有桌面跟手机端,被视为中国改良版的Instagram。
小红书的信息首页以瀑布流(Pinterest-style layout)笔记的方式呈现,但又结合视频与直播功能。用户可以分享产品评测和旅游目的地的文字介绍,即“种草笔记”[43],也可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标记,同时售出和购买商品。[5]
与传统搜索引擎相比,小红书的内容创作门槛低,侧重生活类话题,表达方式更加非正式和亲和。这种生态使其与百度等传统搜索引擎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成为新一代搜索引擎,并且被誉为“国民生活指南”。[44]
小红书细分的化妆品搜索功能,成功打入购物市场,同时透过素人跟口碑,创造体验旅游消费真实感。尤其对于新博主曝光度相对友善、但也有容易盗用个人照的质疑[45][46]。
小红书为防止广告和外站流,对“引流”管控严格,加微信、询问价格等内容使账号容易被禁言[47]。
商业模式
小红书的目标群体为全球的华人华语社区[48],用户相对年轻而受教育程度高。平台KOL通常会通过在自己的种草笔记或视频中植入品牌方的商品,推荐给用户来赚取佣金[5]。除此之外,小红书为网络[49]和电视[50]的多个节目冠名赞助,为平台带来用户和内容的增长[51]。
小红书网站声称,截至2019年1月,拥有2亿用户[4]。
截止2022年,小红书网站中国内地月活跃用户达到2亿人,女性用户占7成。小红书在Google Play商店台湾区下载量超过500万[52];在新加坡,用户约有55万人、马来西亚大概150万人,泰国、印度尼西亚总计超10万人[53]。香港用户方面,2023年4月已达到113万[54]。
根据数据分析网站Similarweb于2023年1月的统计,小红书88.3%流量来自中国内地,美国用户占2.14%,1.97%来自台湾,1.77%来自香港[55][56]。
在美国国会宣布将在2025年1月19日在美国境内封禁TikTok以后,美国等地的Tiktok用户涌入小红书,使得小红书占据美国区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榜首[8]。
争议
小红书因营销类笔记存在代写、造假、炫富等现象多发,被媒体广泛报道。另有各种整形美容类怪文,如教人训练三天,就能帮人打针美容开工作室等教学。之后涉及引导到卖假药[57]、假针剂、劣质化妆品的联系方式,还有一些注射的亲身体验文之类,“软文”暗藏非法厂商的软广告[58],制造社会大量乱象。
截至2019年2月,该平台因夸大、虚假宣传等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15次[59][60][61]。
2019年4月,北京青年报发现有用户于小红书发布涉及9万多篇烟草类“软文”,钻法律边缘地带[6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用户不得于网络平台发布烟草广告;小红书之后表示,会删除涉及烟草的文章[63]。
2019年7月29日起,小红书在中国内地的多个应用商店下架,但在苹果App Store中暂时未下架。有知情人透露,下架原因可能因内容涉嫌违规,被要求下架整改。对此,小红书回应称内部正了解情况,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解决。
此前,小红书被列入工信部《2019年一季度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检查发现问题的互联网企业名单》[60][61]。
8月1日凌晨,小红书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64]:
“小红书已对站内内容启动全面排查、整改,深入自查自纠,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促进互联网环境的优化与提升。”
2021年6月4日,六四事件三十二周年当天,小红书官方账号在微博发布博文:
“大声告诉我,今天的日期是__?”
2018年,小红书决定走“明星战略”,当时平台一度被各种炫富题材充斥,也让网络上出现“小红书用户人均身家百万”的说法。对此,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称,小红书先后启动“炫富治理”、“饭圈乱象治理”、“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保护”,以及针对虚假医美内容的“臻美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
随后小红书官方2022年5月9日发布公告,指“为守护清朗网络环境,维护真诚分享”的社区氛围,将持续打击平台上的炫富现象,共处理了1100多篇炫富相关的违规内容[67][68][69][70]。
2022年3月底,中华民国立法院立法委员林楚茵称中国大陆透过TikTok、小红书散布假消息,操作“认知作战”。对此中华民国国安局长陈明通在接受质询时,回应“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表示这些社交应用软件平常输出软性内容,一旦战争发生可能鱼目混珠,用假消息对台发动认知作战。但他同时表明不能封杀TikTok、小红书,但政府会密切关注和平转战争的时刻,它会怎么做[71]。
对此,国立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认为,相较于TikTok,小红书内容目前整体更趋近“去政治化”,较商业化[72],并指:
“为政策服务的话,抖音会比小红书严重非常多。小红书自己都知道,如果过于政治化的话,它其实不一定会有现在的市场。”
国立中山大学资讯工程学系助理教授徐瑞壕认为基于台湾的教育和流通的资讯量,中国大陆平台要改变台湾用户想法并不容易[73]。
据马来西亚拉曼大学(Universiti Tunku Abdul Rahman)研究,在拥有250多万名用户的马来西亚是小红书海外第二大市场,研究员表示少数帖子推送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尤其考虑到很多用户接受新知的方式已经不是教育机构而是网络,虽然平台未要求马来西亚用户强迫表态,比较宽松不算霸权思维,但忧心可能也会变成霸权的宣传筒[74]。
2022年7月,一份展示小红书审查知识库的文件被泄露,其中含有实施审查的大量细节。文件长达143页,描述了小红书监测舆情的方式,以及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所积累的舆情案例,而后将其提取敏感词,以便其审查员更高效地审查平台上2亿个月活跃用户的内容。审查数据包括舆情日报、六四事件相关资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相关舆情[75][76][77][78][79]。
据自由亚洲电台的报道,位于台湾的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发现在6月4日在小红书搜索“蜡烛”,搜索结果中没有笔记只有商品。生日为六月四日的台湾艺人杨丞琳在六四当日发文庆生,敏感留言消息全部被审查消失不见。六四当日发“坦克人”照片,小红书会立即封号。此外,《人选之人》、“习大大”都是会消失的敏感词。
此外,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经观察、测试、采访用户后发现,小红书这个平台以推送、审查、遮蔽、禁言、封号等手段,呈现了某种“中国式美好”。但它是否能让年轻人发现“真实”和“多元”的世界,却是一个问号[80]。
2023年香港与中国内地全面恢复通关之后,有不少中国内地网民透过小红书批评香港和香港政府施政,得到港府快速回应。此举被不少香港市民批评只顾及中国内地网民言论,却忽略香港人感受。
香港建制派网媒橙新闻评论称,“小红书治港”暴露出香港人对香港特区政府重视中国内地民意的不满,亦侧面反映出在网络言论的煽动下,中港矛盾正在加深,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应该留意小红书等平台上,某些故意发表的针对香港的负面言论[81]。
在国际版抖音被美国关停业务前,大批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推动小红书APP登顶美国区App Store免费应用榜首。纽约时报并报道,鉴于中国人口迈向负成长,不想陷入衰退的话深耕海外关系是唯一的求生之路,这方面虽然正好中国也有意夺得国际话语权,但只是,如果中国言论政策没有太大变化的话,目前投资方还不是很看好[82],还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一些国际媒体并认为相比于乐观面,审查制度的严格也逐渐显现,能否留住这波客人还有待观察[83][84][85][86],抖音与TikTok分流不同,小红书直接对接大陆平台同样程度的严格审核,公司契机开展了全球化业务,除了呼吁外国人应当默认台湾属于中国,甚至有些非政治而是文化认知上的差异,例如欧美人乐于展现健美生活的习惯被认为是不适当的帖子,在股价暴涨后一些投资者也保持谨慎态度[87],不过官媒则对未来积极评论,人民日报称作发展网络版“乒乓外交”,海外用户能接受内地版本的小红书,除了本来就有“得益于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还因“得益于国家的开放、民众的友善、社会的包容”,这表明北京软实力宽明进步的趋势[88]。
小红书在2024年开始无预警屏蔽大量用户,而且相对于其他中国网络平台,屏蔽严格而且申诉机会低,尤其其账号是绑定身份认证的手机号码,而非可以流动重新办理,因此基本上等于该人就无法再成为客户[89]。这也包含许多tiktok难民被驱逐,以及不少正常经营的商家,平台强调主要是针对销售行为以及违规,但事后仍有不少人喊冤表示生活受到影响,并质疑标准与用乎约定何在。[90][91]互联网公司的业界则认为,这种情况下会因此导致很多用户退出,就终身不能再使用该平台,将有许多销售市场因此流失到对手平台,而鉴于小红书业务增长已经进入瓶颈期,在经营考量下对于开放重新引入客流,可能未来董事会注意到这点后,为了吸引投资与生意,解绑屏蔽手机号就能注册新账号,这个“选择题”也许会有所取舍[92]。
2025年3月,小红书被爆出高频获取定位、照片、设备状态等用户隐私数据。据称,有用户发现近30天内,小红书的后台访问量达到9.2万次,其中获取定位信息1.7万次。小红书客服对九派新闻记者回应称,这是因为“附近”功能需要获取用户定位数据,只要打开相关权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93]
参考链接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