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行星719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行星719(719 Albert)是一颗火星轨道穿越小行星,也是继小行星433(爱神星)之后发现的第二颗阿莫尔型小行星。
Remove ads
发现过程
小行星719于1911年由约翰·帕利扎在维也纳皇家天文台发现。为了纪念维也纳皇家天文台的主要出资人之一,几个月前刚刚去世的阿尔伯特·所罗门·安塞姆·冯·罗斯柴尔德,小行星719被命名为阿尔伯特星[1]。
然而,由于计算得到的运行轨道不准确,小行星719不久就找不到了。直到2000年,它才被杰弗里·A·拉尔森根据“太空监视”小行星探测工程的数据寻回[1]。当阿尔伯特星在2000年被找回的时候,它成为了已编号的小行星中最后一颗“丢失的小行星”(小行星69230 赫耳墨斯星在2003年之前还没有编号)。倒数第二个丢失的已编号小行星是小行星878,它在1991年就被寻回了[1]。
当小行星719被重新发现时,它被误认为是一颗新的小行星,并且得到了2000 JW8的编号[7]。经过进一步的调查,科学家发现它的轨道平面与最后一颗“丢失”的小行星非常相符,于是它被正确地识别。根据新的观测数据,它的周期被确定为约4.28年而不是1911年计算的4.1年(这正是它丢失的主要原因[1])。
...小行星有时在精确轨道参数确定之前就分配了号码,因此一些已编号的小行星可能在不久之后就无法定位了。这些小行星被称为“丢失”的小行星。最后一个丢失的已编号小行星——小行星719,时隔89年,在2000年被再次发现。然而,许多新发现的小行星仍然会“丢失”... ...
——大英百科全书 [8]
Remove ads
物理性质
目前了解到的关于小行星719的情况,大多来自于在它被重新发现后的采取的观察。2001年,它从地球附近掠过,使得天文学家得以在一系列不同的相角开展观察。在此期间,经过计算其自转周期为5.802小时,测得绝对星等为15.43,加上反照率为0.15的假设,得出其直径是2.8公里[4]。而由理查德·P·宾泽尔领导的另外一个小组测得的绝对星等为 15.8。他们使用反照率为0.15的假设,导出的计算结果是直径为2.4公里[3]。2001年10月,理查德·P·宾泽尔等人在5米海尔望远镜对其进行了观测,并把它归类为S-型小行星[5]。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