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鞋子

1997年伊朗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堂的孩子》(波斯语بچه‌های آسمان)是1997年伊朗拍的一部家庭戏剧电影,由马基德·马基迪执导。电影的内容是关于一对兄妹的冒险故事,由一双丢失了的鞋子引发。1998年,这部电影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事实速览 天堂的孩子بچه‌های آسمان, 基本资料 ...
Remove ads

情节

九岁的阿里到鞋匠处取回妹妹扎赫拉修好的粉色鞋子,再转往杂货店赊土豆。他将妹妹的鞋子暂放在外面置货的箱子上,被无家可归的人当成杂货店的垃圾,一并收进包里捡走。阿里发现鞋子没了,以为是掉进货箱间的深处,钻进去找,掀倒了一架子的蔬果,遭老板当成爱捣蛋的小孩驱赶。他到以为有可能的各处地方又找了一遍。

阿里的家位于贫穷的德黑兰南部地区,经济困难,阿里不敢告诉家人关于丢鞋子的事情。由于阿里家已经拖欠了五个月的房租,房东为此与阿里的妈妈争论。他们还另外积欠杂货店老板的货款。阿里告诉了妹妹关于丢失鞋子的事情,求妹妹不要告诉爸妈,妹妹同意了。阿里的爸爸当晚责骂阿里,因为妈妈在生病的时候还拖着病体洗地毯,而阿里没有在旁边帮忙。在爸妈彼此交谈时,正在做作业的两兄妹偷偷笔谈出一个方案,共用阿里的匡威运动鞋:由妹妹早上先穿着去上学,中午还给阿里,让阿里去上学校下午的课。阿里在学校的一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老师奖励给所有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每人一只金笔,阿里把笔送给了妹妹,以弥补妹妹鞋子不见的过失。然而,由于必须交换鞋子,阿里虽然每次去上课的时候都尽力狂奔,还是接连迟到三次。第一次迟到,校长睁只眼闭只眼;第二次,校长发出警告;第三次,校长要求阿里离开学校,找父母来谈。由于阿里的爸爸当时正在工作挣钱,妈妈生病,阿里哭了起来,适逢老师经过,就以阿里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为由,希望校长网开一面。从此之后,小兄妹两越跑越快,鞋子交接越来越顺手,终于不再迟到。

一天,妹妹扎拉注意到丢失的粉红色的鞋子穿着在另一个女同学罗亚脚上。下课之后,扎拉秘密地跟着罗亚回家。后来她去喊阿里,和她一起进行秘密跟踪,当他们发现罗亚的爸爸是一名盲人清洁工后,就决定离开了。后来,扎拉的金笔掉了,被罗亚捡到并还她。扎拉认为这位同学是可以讲话的人。但罗亚其后在班里取得了好成绩,罗亚的爸爸就给她买了一双紫色的鞋子并且扔掉了原有的那双。当扎拉看到罗亚不再穿以前的鞋子的时候,感到非常吃惊而沮丧。

为了能够挣到更多的钱,阿里的父亲带着阿里一起去北方德黑兰的富人区找园艺方面的工作。他们挨户寻访,原本想要一次探询两户以增加机会,但不善言词的阿里爸爸被当成别有目的,阿里很卖力地帮爸爸说话,但是他们还是没找到工作。最后,他们到了一栋宅邸,里面住着一个名叫阿里雷扎的六岁小男孩儿,还有小男孩儿的祖父,小男孩想要阿里和他一起玩,而祖父正需要人打理院中花草。阿里的爸爸开始为这大户人家工作,阿里被阿里雷扎拉着一起玩耍。阿里雷扎的祖父出手大方,让阿里的爸爸既惊又喜。回家的路上,阿里向爸爸提出扎拉应该有一双新鞋子了;爸爸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然而,他们的自行车刹车失灵了,父子俩一起撞树,带伤回家。脚踏车严重损坏。

之后,阿里得知了一个由多个学校参与的儿童4公里赛跑比赛,三等奖是为期一周的暑假露营活动和一双运动鞋。虽然太晚告诉体育老师,但阿里以其求胜意志及一双快腿打动了老师。赛场上的其他小选手都装备齐全,有一群大人跟着照顾,只有阿里穿着他那双过度使用的破球鞋,毫无后援。阿里在比赛中刻意让两人跑在自己前面,但是终点前的领先群互相咬得太紧,在他勉力冲过终点后,竟然意外地获得了第一名。阿里沮丧地回到家里,正在等他消息的妹妹扎拉从哥哥的脸色就知道结果不如人意。正当阿里准备告诉妹妹在比赛中取得的名次的时候,妹妹被他们的母亲叫走了。在另外一个单独的场景中,有一个快速的镜头,内容是阿里的爸爸骑着自行车回家,在爸爸的购物袋里面有一双白色的鞋子和一双粉红色的鞋子。在最后的场景中,阿里非常沮丧,他的运动鞋在比赛过程中磨穿了鞋底,他把自己赤裸、起水泡的双脚浸泡到水池里面。

这部电影的某些版本还包含了一个后记,在后记里面,阿里最终在赛车生涯中取得了胜利。

Remove ads

制作

影片在德黑兰拍摄。为了捕捉到更现实的城市场景,影片进行了秘密拍摄。制作成本估计有180,000美元[1]

荣誉

更多信息 奖项, 类别 ...

关键评论

1997年2月,《天堂的孩子》在德黑兰晨曦电影节首映,并且获得了许多国家电影奖项。1999年1月22号在美国上映,在美国的总票房是933,933美元[2]。全球总票房是1,628,579美元[1]

人们对这部影片普遍持高度肯定的态度。一些评论家把这部电影与维托里奥·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进行了比较。当然也存在一些负面评论,有人评论说影片的故事情节过于简单并且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罗杰·伊伯特芝加哥太阳时报上评论说这部电影是近乎完美的儿童电影,与美国的儿童娱乐节目相比较,电影没有愤世嫉俗的态度,也没有油嘴滑舌的少年儿童,电影只是洋溢着单纯的善良和纯洁[3]

1998年,这部电影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伊朗电影,颁奖时输给了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天堂的孩子》在美国的主要收入来自提名被公布之后[4]。由于获得奥斯卡提名,这部电影开始闻名于世界,1999年至2001年之间,电影在欧洲南美洲亚洲的一些国家上映。同时,电影在众多电影节成功上映之后获得了很多奖项,有晨曦电影节、世界电影节、新港国际电影节、华沙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另外它还参与了1997年美国电影协会的大奖竞争[5]

新加坡导演梁智强和他的妻子在观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被电影里面孩子们的单纯善良和纯洁无暇的爱深深地感动[6][7]。受到电影的启发,梁智强在他的2002年的电影《小孩不笨》中探索了新加坡少年们面临的一些问题[6][7]。继《小孩不笨》获得了成功之后,他决定把《天堂的孩子》进行改编,背景是新加坡的环境,并且对亲情和友谊进行了强调[6][8]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