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少室六门

觀心論、四行論、血脈論、悟性論等六部佛教禪宗論著的合稱,相傳為菩提達摩所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少室六門
Remove ads

少室六门》,又作《小室六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卍续藏》第一一三册,编者不详,题作菩提达摩[1],分为第一门〈心经颂〉,第二门〈破相论〉,第三门〈二种入〉,第四门〈安心法门〉,第五门〈悟性论〉,第六门〈血脉论〉。

近代学者认为除〈二种入〉确信是达摩所传之外,《少室六门》其余五篇多半为后人所作[2][3]

内容

其特色分列如下:

  • 〈心经颂〉- 是就玄奘所译《般若心经》的注解,逐句附上五言八句的颂,共三十七偈。
  • 〈破相论〉-又称〈观心论〉,《禅门撮要》称之〈达磨大师观心论〉。主张以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简要[1],或认为作者是神秀
  • 〈四行论〉-即是《二入四行论》,主张众生同一真性,为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要舍妄归真,凝心壁观,不分别自他凡圣,更不随于文字,并透过“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四种法门,以克己利他、消除妄想习气,最终证成道果。[2]
  • 〈安心法门〉-又收入《宗镜录》卷九十七、《联灯会要》卷二、《正法眼藏 》(大慧宗杲)卷二;另有敦煌出土的异本,然增减甚多。
  • 〈悟性论〉-以寂灭为体,以离为宗,从而强调寂灭菩提[1]此论见于圆珍《智证大师请来目录》
  • 〈血脉论〉-强调三界兴起同归,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旨趣。附有南宋绍兴二十三(1153)年的序文[1]

本书版本有日本镰仓末期五山版、正保四年(清顺治四年,1647)本、宽文七年(康熙六年,1667)本和延宝三年(康熙十四年)鳌头本。其中,五山版是日本最早的版本,为镰仓末期至日本南北朝初期刊行的覆刻宋版[3]

朝鲜梵鱼寺版《禅门撮要》中,亦收录《少室六门》的血脉论、破相论、四行论。《卍续藏》、《大正藏》、《禅门撮要》此三版本间有些许差异。[4]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