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尢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尢列
Remove ads

yóu[2](1865年—1936年),常作尤列,幼名季博学名其洞推孝,又字令季,别字少纨孝纨小园,又号吴兴季子广东顺德人,中国革命家,与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清政府合称“四大寇”。

事实速览 尢列, 性别 ...
Thumb
四大寇关景良(1890年摄于香港)。前排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尢列。后立者为关景良并不是四大寇之一。
Remove ads

生平

1865年出生于顺德杏坛北水新基坊书香世家,从小博闻强记,所读的书到中年还能背诵半数,孙中山在日本横滨时曾当面称他是“石龟肚”(即记忆力特别强)。尢列在学堂读书时,他受业师陆南朗影响,很早就萌发反清意识,绝意科举仕进。他17岁时在上海参加洪门[3]

1886年入广州算学馆,毕业后充广东沙田局丈算总目,又任广东舆图局测绘生。两年后毕业,任广东沙田局丈算总目、广东与图局测绘生、香港华民政务司署书记。

孙中山在大学时代广泛交游,其中交往最密切的有陈少白、尢列、杨鹤龄三人。四人常聚首一堂,议论大清时政,时人称之为四大寇。孙中山后来回忆说:“予与陈、尢、杨三人常往香港,昕夕往还,……四个相依甚密,非谈革命则无以为欢,数年如一日,故港澳间戚友交游,皆呼予等为‘四大寇’。此为予革命言论之时代也。”[4]

1893年与孙中山、陆皓东等聚于城南广雅书局抗风轩,议设兴中会,但未得成立。尢列同陆皓东、周昭岳回顺德北水创办“兴利蚕种公司”,以经营优良蚕种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孙中山多次到此议事。

1895年与孙中山、陈少白等组织香港兴中会,设机关部,对外称“乾亨行”,准备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西贡。1897年在九龙成立中和堂,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00年惠州起义时,去长江流域谋响应,尢列参与惠州起义失败,遭清政府严缉,与孙中山东渡日本,二人同住横滨市前田町,共议“开导侨界,沟通学界”的行动计划,并拟定“中华民国”国号。后赴日本及南洋各地,设立中和堂分部,联络华侨中工人与小商,并在新加坡出版《图南日报》,任《图南日报》名誉总编。

1906年,受孙中山指派,建立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募集资金援助国内武装起义。

1910年,尢列秘密归国襄助蔡锷举义。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他组织中和堂北伐军,并策动等省兵力东向抗击清朝残余武装势力。

1913年5月,袁世凯为笼络尢列反对孙文,邀请到北京[5],尢列虚与委蛇,借故离开北京,后再东渡日本避难[6]

后来孙中山策划督师北伐,派人邀请尢列回广州任顾问,尢列欣然应聘。1921年,尤列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但不久与胡汉民、陈少白等人政见不合,赴香港定居。在香港创办皇觉书院,鼓吹孔教伦理救国。[7]

1936年9月,尢列自知不久于人世,扶病到南京谒祭中山陵。于同年11月12日,即孙中山冥寿之日离世,享年七十有一。著有《四书章节易解》《四书新案》等。

Remove ads

家庭

尢列的第二代把姓氏从“尢”改为“尤”,但其家族后人坚持用“尢列”的写法。[8]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前职业训练局执行干事尤曾家丽为尢列的曾孙媳妇。

台北的国立国父纪念馆的史迹展览,使用尤列名字,代替以前用的尢列。

纪念

香港九龙侯王道曾有一所尢列纪念中学,尢列儿子尢永昌曾任该学校负责人。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