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塘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七里山塘又名七狸山塘,正式名称为山塘街,是江苏苏州姑苏区一条有将近1200年历史的步行街,西起虎丘山下席场弄,东到阊门外古运河上的渡僧桥,全长3829.6米。
历史
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1762年壬午年乾隆帝南巡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在明清的诗文中多处提到七里山塘,明朝戏剧作家张凤翼有“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之句;清诗人沈德潜称“七里山塘傍水涯,红艳家家,绿荫家家”。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打苏州,包括山塘街在内的繁华的阊门商业区均被焚毁[1]。此后,太平天国重新盖造房屋,但是仅仅恢复了山塘街,使之成为苏州城门外唯一的商业街。
桥梁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桐桥曾为山塘街上最高、最美的单孔石拱桥,此桥跨山塘河支流十字洋桐桥圩,古名“胜安桥”,始建于宋代,后屡毁屡建。据记载董小宛当年的双成馆就在桐桥附近[2];苏州评弹《玉蜻蜓》中贵升入庵、桐桥拾子、庵堂认母的情节均在这里展开。1963年,因河道淤塞而填河拆桥,改为路面。仅存东、西桐桥圩地名。原址现有桐桥遗址展馆和2008年建成的小型桐桥。[3][4]
横七竖八:山塘桥的代表[5]
山塘及其支流上的渡河津梁不计其数,其中著名者谓之“横七竖八”:
横跨山塘河的古桥有7座,山塘桥、通贵桥(又名瑞云桥)、星桥、彩云桥(又名半塘桥)、普济桥、望山桥(曾名便山桥)和西山庙桥。
跨越南岸支流,竖贯南堤的古桥有8座:白姆桥、毛家桥、桐桥(曾名洞桥、胜安桥)、白公桥、青山桥、绿水桥、斟酌桥和万点桥[6],而对岸跨越支流之桥也是八座[7],有同善桥(小普济桥)、引善桥等。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8]。
通贵桥,单孔石级拱桥,在明弘治年初建。清顾公燮《丹午笔记:山塘吴文端公一鹏与菩提庵前郭方伯某友善,朝夕过从,造桥以便往来,名曰通贵》。明隆庆二年五色云呈现桥上,故又名瑞云桥,崇祯、乾隆、光绪年间重修。该桥横石、竖栏前后均刻有“里人吴三复重建”等。星桥,亦系单孔拱形石桥,在明成化年重修,桥栏刻同治五年六月里人捐资重建。另有颇负盛名的桐桥,建立时间较早,原名胜安桥,曾为山塘最高的单孔拱形石桥。1964年拆除。旁宋代始建的观音阁仍在。西山庙桥,原名元庆桥,因桥堍有西山庙而得名,是山塘最西端最后一座单孔石级拱桥。清康熙、咸丰年间与1992年重修。桥东侧阳刻桥联:“跨水虹粱新结构;合流虎阜抱潆洄”[5]。
Remove ads
石狸
早在明清时代,这七只狸猫雕塑就已在繁华的山塘街出现,不过以前的石狸并不在桥头;这些石狸上世纪50年代之后逐渐消失[9]。根据民间传说,明朝刘伯温为破风水,沿山塘安放七只石狸。一些作者甚至认为“七里山塘”乃“七狸山塘”所讹,不过,并无文字记载支持这种说法[10]。有研究者认为,山塘街商贸繁盛,拥有很多绸缎店、布匹店、书画店,这些店铺最惧鼠患,所以商人们设置狸猫雕塑,希望震慑老鼠;也有学者认为,按照古代风水观念,民居最忌直接对着桥堍,设狸猫石刻,能发挥“石敢当”作用。[9]
2006年,七里山塘重新安放七只石狸;这七只石狸从东到西依次是:美仁狸(山塘桥)、通贵狸(通贵桥)、文星狸(星桥)、彩云狸(彩云桥)、白公狸(普济桥)、海涌狸(望山桥)、分水狸(西山庙桥)。[11]
景点
文物保护单位
Remove ads
画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