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岸本忠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岸本忠三(日语:岸本 忠三/きしもと ただみつ Kishimoto Tadamitsu ?,1939年5月7日—),日本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第14任大阪大学校长,现任大阪大学名誉教授。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
岸本教授是白介素-6(IL-6)的发现者,曾获得2003年罗伯·柯霍奖、2009年克拉福德奖(日本人首座)、2011年日本国际奖以及2020年唐奖生技医药奖[1]。
Remove ads
主要贡献

从1980年代开始,岸本忠三在大阪大学阐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机制,并与平野俊夫共同发现了白介素-6(IL-6)。基于对IL-6及其受体、讯号传输与疾病关联的一系列研究,确立其细胞因子的模型。
岸本团队开发的Actemra可阻断IL-6的发炎作用,2021年6月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紧急授权,投入治疗COVID-19肺炎。
生平
1939年5月7日,岸本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富田林市。大阪大学医学部毕业(1964年),医学博士(大阪大学,1969年)。[2]
1970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担任研究员、客座助理教授。[2]1974年返回日本,任大阪大学医学部助手,后于1979年升为教授。[2]1983年担任阪大细胞工学中心教授。1991年担任阪大医学部第三内科教授。[2]
1997年至2003年,担任大阪大学第14任总长(校长)[3]。其后历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补助金审查委员、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常任委员、阪大生命机能研究科教授、千里生命科学振兴财团理事长、日本医学会总会会长等。
2000年代之初,时任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教授的山中伸弥递交了iPS细胞研究的申请案,时任JSPS委员的岸本独排众议与予以支持。这使得山中得以完成研究,并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3年开始,担任大阪大学研究生院生命机能研究科教授。[2]
Remove ads
获奖纪录
- 1982年 - 第2回贝林・北里奖
- 1983年 - 第1回大阪科学奖[4]
- 1986年 - 第23回Baelz奖[5]
- 1988年 - 武田医学奖[6]
- 1988年 - 朝日奖[7]
- 1990年 - 日本医师会医学奖
- 1991年 - 国际变态反应协会奖
- 1992年 - 恩赐奖・日本学士院奖
- 1992年 - 沙免疫学奖(国际免疫学会)
- 1996年 - 埃弗里・兰德施泰纳奖(德国免疫学会)
- 1999年 - Donald W. Seldin Award(国际肾臓病学会)
- 2003年 - 罗伯·柯霍奖“柯霍金质奖章”[8]
- 2006年 - Honorary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s(国际细胞因子学会)
- 2008年 - 韦斯国际奖(日本关节炎基金会)[9]
- 2009年 - 克拉福德奖(瑞典皇家科学院),与第17任阪大校长平野俊夫。
- 2011年 - 日本国际奖,与平野俊夫[10]
- 2017年 - 费萨尔国王奖
- 2019年 - 庆应医学奖
- 2020年 - 唐奖生技医药奖[3]
- 2021年 - 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诺贝尔奖候选人),与平野俊夫
授勋・荣衔
所属科学院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