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峰风级驱逐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峰风级驱逐舰(日文:峰风型駆逐舰/みねかぜがたくちくかん,英文:Minekaze class destroyer),为日本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八四舰队、八六舰队建军计划下制造的大型驱逐舰,共建成15艘,1920年至1922年间服役。峰风级在13号舰以后有修改舰载武装,官方文书上没有区别,但另有称改峰风级或野风级,最后一艘除役的时间为1947年。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1年8月5日) |
Remove ads
设计
峰风型驱逐舰是日本海军根据1917年的八四舰队计划,与1918年的八六舰队计划所设计,并建造的大型驱逐舰。总共建造15艘,其中9艘是1917会计年度拨款,另外6艘则是1918会计年度拨款建造的。由于此型驱逐舰是为了伴随天城型战斗巡洋舰的作战,因此峰风型的航速可以达到39节,其四号舰岛风号还曾创下40.7节的纪录,成为当时日本海军的航速纪录 [1]。峰风型也是第一种把舰桥建在第二层甲板的驱逐舰,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海浪直接冲击舰桥,提高了舰只的耐波性,这与当时德国海军鱼雷艇的配置类似。这种构型后来也用在后继的神风型与睦月型上。

峰风型原本使用的是英制的涡轮主机,但由于服役之后故障频传,因此日本才决定自行开发舰本式涡轮主机。此外,在前12艘峰风型的武装配置中,第3与第4炮座中间装设了第2与第3鱼雷座,但因为这种配置会造成火炮指挥与再装填的不便,因此从第13艘神风号之后,第2炮座后即连续装设第2与第3鱼雷座,然后第3与第4炮座背对背放置在最后。共有3艘峰风型驱逐舰使用这种配置,这3艘也被非正式的称为野风型或峰风改型。之后的神风型与睦月型也使用类似的武装配置。
峰风型驱逐舰与后继的神风型与睦月型,构成了日本海军从20到30年代的驱逐舰队主力。虽然其性能尚佳,也适于远洋作战之用,但续航力太短,其使用颇为受限。因此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这批驱逐舰大部分用在第二线,如船团护航,训练任务中的救难任务,或变更舰种。
1940年时,岛风号与滩风号改籍为哨戒艇,1942年矢风号被改为靶舰。日本投降时,本型舰还有泽风号、汐风号、夕风号与波风号等4艘尚存。
Remove ads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时,峰风级已属老旧舰种,但仍有少量服役于第一线。那就是第3驱逐队所属的潮风号与帆风号,以及第34驱逐队所属的羽风号、秋风号、与太刀风号;这两支驱逐队在1940年到1941年间编入第一航空舰队,负责在舰载机出事时担任人员搜救、机体回收业务。该项任务被称为钓蜻蜓 [2],钓蜻蜓的舰艇会比现役舰又撤除更多的舰载武装,不过1942年后就不再随舰队担任此项任务。
峰风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已退下第一线任务,故在固定武装上有因应更换任务需求而调整,且适时增加对空火器强化防御;在战争中主要的改型有下列几种:
- 回天搭载舰
- 1944年时,汐风号与波风号被改装为回天自杀鱼雷的搭载舰,武装实施改造:
- 除第1炮座外,拆除其它主炮、鱼雷发射器
- 增装8门13毫米机枪、双联装25毫米机炮6座
- 在舰尾加装投放回天自杀鱼雷的滑轨,每艘船可搭载4枚回天
波风号是因为受损而接受回天改造,维修时1号锅炉没有修理直接拆除,因此只剩29,000匹轴马力输出,极速29.5节。
- 反潜学校练习舰
- 泽风号于1944年改装为反潜学校练习舰,武装重新变更:
- 拆除第4炮座外的主炮、鱼雷发射器
- 加装16门25毫米机炮
- 深水炸弹36枚
- 于1号炮座装备1具150毫米9联装反潜火箭发射器
- 驱逐舰任务的武装配置
- 夕风号是唯一一艘以驱逐舰身份存活到战后的峰风型驱逐舰,战争结束时的舰上武装为:
- 2门120毫米炮(第1与第3号炮座)
- 1具530毫米双联装鱼雷发射器
- 12门25毫米机炮
- 深水炸弹36枚
同级舰
Remove ads
注解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