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博萨翼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博萨翼龙属(属名:Barbosania)是翼龙目鸟掌翼龙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巴西东北部,属于桑塔纳组(Santana Formation)的Romualdo段,地质年代约白垩纪早期的阿尔比阶到森诺曼阶交界。
在2011年,埃伯哈德·弗雷伊(Eberhard Frey)、Ross A. Elgin将化石叙述、命名。模式种是长吻巴博萨翼龙(B. gracilirostris)。属名是以保存标本的博物馆教授Miguel Barbosa为名;种名是在拉丁文意为“修长的口鼻部”,意指修长的头颅骨前半段[1]。
正模标本(编号MNHS/00/85)是一个几乎完整的身体骨骼与头颅骨,缺少后肢与大部分颈椎,部分关节仍连接、化石没被挤压变形。这个化石可能是亚成年个体,但许多部分的骨缝已愈合,显示它们可能已完全成长[1]。巴西商人将这个化石卖给Miguel Barbosa,再经由卡尔斯鲁厄自然史博物馆清理母岩、处理化石。数个被归类于巴西翼龙的标本,可能是属于巴博萨翼龙[1]。
巴博萨翼龙是种中型翼手龙类。头颅骨长39.2公分,后段主体长20.95公分。从侧面看,口鼻部长、前端稍为朝上。不同于其近亲,巴博萨翼龙的上下颌缺乏中央隆脊。头颅头顶端也没有头冠。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特征与年龄成长、性别差异无关。研究人员发现一个自衍征:背椎有13节,而非12节。巴博萨翼龙的前四对牙齿非常长,朝向前方,适合捕抓身体易滑的鱼类、水中动物。上颌每边有至少24颗牙齿,下颌每边有20颗牙齿,总记约88颗牙齿[1]。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