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勒贝克

黎巴嫩巴勒贝克-希尔米勒省省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勒贝克map
Remove ads

巴勒贝克(阿拉伯语:بَعْلَبَكّ罗马化:Baʿlabakk叙利亚语:ܒܥܠܒܟ),也被称为赫利奥波利斯希腊语Ἡλιούπολις,希腊语意为“太阳之城”[1]),位于黎巴嫩贝鲁特东北约85公里处的贝卡谷地之上,海拔高度为1,170,距离地中海沿岸60公里,目前是巴勒贝克-希尔米勒省的首府。[2]1998 年该地区共居住约82,608 人,主要是什叶派穆斯林,其次是逊尼派穆斯林基督徒所构成。[3]

事实速览 巴勒贝克 بَعْلَبَكّ, 国家 ...

现在,巴勒贝克镇不仅是黎巴嫩最重要的考古遗址,并保存罗马时代的神庙等重要遗迹,它也是黎巴嫩红十字会总部的所在地,自1955年以来,每年该城皆会举办巴勒贝克国际节(Baalbeck International Festival)等国际舞蹈和音乐活动。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罗马帝国时期的巴勒贝克的假想图。
Thumb
2 世纪和 3 世纪的罗马赫利奥波利斯及其周边地区。

根据考古学挖掘显示,早在公元前2900年—前2300年之前,巴勒贝克就有人类所居住的遗迹[4],一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人开始在这里建造祭祀太阳神巴力的神庙[5],在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这座城市后,更加速该城的希腊化进程,一直到公元前64年,罗马人占领了巴勒贝克,此后罗马人动用了2万名奴隶进行扩建工程,建起了三座规模宏大,祭祀神王朱庇特、酒神巴克科斯和爱神维纳斯的神庙群,另外在附近还有一座单独祭祀信使神墨丘利的神庙,建设历时近两个世纪,因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巴勒贝克的宗教建筑群成为罗马帝国的圣地,其庞大的都市结构也成为罗马帝国建筑的典范之一。[6][7] 公元 193 年,罗马皇帝塞提米乌斯·塞维鲁斯对巴勒贝克授予意大利法律(ius Italicum)的权利,这意味巴勒贝克将受到罗马法律而非地方法律所管辖。[6]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在4世纪末期,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命令关闭当地所有神庙,并将大部分神庙改为教堂,此后在公元636年被穆斯林军队占领以后,巴勒贝克陆续被阿拉伯人征服,先后由倭马亚王朝阿巴斯王朝法蒂玛王朝统治,在经历多场地震与暴力洗劫后,巴勒贝克至此再也没有再恢复昔日的光辉。[7][7][8]

Remove ads

近代

1516 年,巴勒贝克与叙利亚的其余土地被奥斯曼帝国塞利姆一世征服,为了表彰贝卡谷什叶派中的突出地位,奥斯曼帝国将巴勒贝克等土地的伊尔蒂萨姆(Iltizam,通过向农民征税而获得所付金额五倍的税收形式)授予当地的哈弗斯家族,但也促使更多曾居住于此基督徒在 18 世纪离开地区,前往扎赫勒居住,不过在近期的研究对这种解释提出质疑,并表明居民的离开可能是来自当地各方面的掠夺以及扎赫勒日益增长的经济竞争,导致巴勒贝克在 18 世纪的衰落。[9]

1757年,英国出版了描绘巴勒贝克遗址的图片,此后从16世纪开始,巴勒贝克的建筑便成为欧洲旅游到访黎巴嫩的度假首选[10][11][11][12] ,1898年,德国考古研究所开始在巴勒贝克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至今, 真主党在巴勒贝克拥有强大的势力,2006年8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该城市曾成为无人机和空袭的目标,导致该城市数百个建筑与部分考古遗迹遭到被毁坏或摧毁。2024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的2024年11月4日,巴勒贝克的遗址古迹、政府建筑区以及平民建筑区又因遭到以军空袭而遭到损坏。[13]

Remove ads

气候

巴勒贝克属于地中海气候,受当役大陆影响。是黎巴嫩较干燥的地区之一,每年平均降雨量为 450 毫米(沿海地区为 800-850 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 11 月至 4 月的月份。巴勒贝克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凉爽(偶尔下雪)。秋季和春季气候温和多雨。

更多信息 Baalbek, 月份 ...

教会

在罗马帝国期间,罗马人曾在该地建立了大量教会设施,然而后续则遭到伊斯兰教所消灭。1701年,东方天主教徒重新在此建立了巴勒贝克大主教区,并在1964年晋升为现在的默基特希腊礼天主教巴勒贝克总教区[15]

遗址

Thumb
1911年,由德国考古学家奥托·普斯坦(Otto Puchstein)所绘制之发掘后的巴勒贝克遗址图,(面向西南,朱庇特神殿标记为“太阳神殿”)
Thumb
的古代采石场所发现的孕妇之石“Hajjar al-Hibla”,是有史以来开采最大的人造巨石块之一

作为罗马帝国时期重要的宗教场所与城市,巴勒贝克所保留的遗址包括神庙、城墙、采石场、阿拉伯帝国统治后所兴建之清真寺等;完善且壮观的建筑群,主要是从埃及阿斯旺运来的白色花岗岩,或是从腓尼基时代的岩石中切割而来的白色大理石所构成,神庙均是以长20米、宽4.5米,厚3.6米的巨石所建造,有两个高达18米的祭坛,用128根花岗岩石柱组成柱廊。朱庇特神庙平台上有体积达20立方米的三块巨石,目前神庙已经坍塌,但仍然有6根19米高,直径2.3米的石柱挺立着。石柱上刻着象征出生的鸡蛋和象征死亡的箭头图案,横梁上雕刻有狮子头。巴库斯神庙还有一个酒窖,墙上雕刻葡萄和酒壶的图案。维纳斯神庙小巧玲珑。整个庙群被巨石墙围绕。[16]

由于多年来,巴勒贝克遭受了该地区多次地震、基督教和穆斯林的战争所破坏,部分寺庙的石头被后人重新使用于防御工事和或是建造要塞等建筑。[17],在黎巴嫩战争期间,该地也曾遭到轻微的破坏。[18]

目前,德国考古研究所东方部对巴克斯神庙及整个神庙群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和研究,例如浮雕和雕塑的文献记录、废墟中对于动物的考古学研究、巴勒贝克的城市发展等。2014年夏天,德国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该地的古代矿石场发现了当前世界最大的人造巨石块(The Forgotten Stone, also called the Third Monolith),位于著名的孕妇之石( The Stone of the Pregnant Woman)下方。[19]

Remove ads

列为世界遗产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议将巴勒贝克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编号第294号,认为其满足以下两个获选条件:[20]

  1. 巴勒贝克的考古遗址是具有杰出艺术价值的宗教建筑群,其宏伟的建筑及精美细致的石雕等独特艺术创作,反映着腓尼基信仰与古希腊神话罗马神话的融合(文化遗产标准一);
  2. 巴勒贝克的宗教建筑群是罗马圣殿的杰出典范,也是罗马时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见证之一,除了反映了罗马建筑与当地规划和布局传统的非凡融合外,充分展示了当时罗马帝国的权力和财富。(文化遗产标准四);

图片

Thumb
展望寺庙群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