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市仔头福隆宫

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的保生大帝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市仔頭福隆宮map
Remove ads

22°59′58.85″N 120°12′44.68″E

事实速览 市仔头福隆宫, 基本信息 ...

市仔头福隆宫台湾话Tshī-á-thâu Hok-liông-kiong白话字Chhī-á-thâu Hok-liông-kiong)位于台湾台南市北区,主祀保生大帝[3][1]。一说该庙原称“福隆境”,供奉福德正神,后来石头坑大道公入祀后,改为保生大帝庙[3]

沿革

立庙由来

关于市仔头福隆宫的由来,一说该庙肇建于明郑时期,是福建白礁的移民自故乡迎奉保生大帝来台后,因市仔头逐渐繁荣而立庙,后来由于香火鼎盛,该庙也有“市仔头庙”之称[1]

另一说市仔头福隆宫本来是土地庙,旧称“福隆境”,又称“市仔头庙”,建于嘉庆七年(1802年)[3]日治初期石头坑[注 1]因为盗贼劫掠而废庄,居民乃迁到永康区的甲内(二王里)、土虱堀(网寮里)与府城大北门一带[3]。石头坑原有大道公庙[注 2],废庄后神像被迎奉到福隆宫内,大多数的庙宇建材、产业归福隆宫所有,部分则助修二王庙[3]。因为石头坑大道公的入祀,福隆宫改奉石头坑大道公为主神而变成保生大帝庙[3]

发展

福隆宫一带在清朝时,因为台江内海各聚落可以透过文元溪将米谷运到燕潭(今台南公园内),再从大北门入城贩卖,而在当地形成了米市,故当地有了“市仔头”的称呼[3]。然而在日治时期,由于大北门一带的城垣拆除并开辟了公园,米市失去交易腹地,市仔头一带因而没落,福隆宫也一度荒废[3]

Thumb
福隆宫境石

二次大战后,福隆宫在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成立首届管理委员会,三年后(1955年)庄新全、张添寿、黄进成、郭水源、曾大池、陈大抱、李春标等人发起修建,并在民国四十八年(1959年)建醮[1]。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重建完成后举行了三朝庆成祈安清醮大典[1]

祀神

福隆宫正殿主祀保生大帝,并同祀关圣帝君吴府千岁,另外还有寄祀全台白龙庵百寿堂张部驾前孙将军、斌将军[1]。后殿则供奉观音佛祖注生娘娘福德正神[1]

交谊

福隆宫在联境中属于八协境[1],与同属八协境的东岳殿大人庙以及十八境的三老爷宫有深厚交谊,其中一间庙宇建醮时,另外三间庙都会“联普”[3]。其他交谊境有永康圣海宫、顶大道祀典兴济宫四安境南厂保安宫大铳街元和宫镇辕境顶土地庙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