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帕累托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帕累托图
Remove ads

帕累托图(Pareto Chart)又称排列图法、柏拉图、主次因素分析法,是一种条形图折线图的组合,为品质管理上经常使用的一种图表方法。1930年由约瑟夫·朱兰首次应用于品管当中。按照发生的频度排序,显示了多少结果是由每一个识别出来的原因产生。概念上与帕累托法则有关,是品质控制的一个工具。也是品管七大手法的工具之一[1][2]

事实速览 帕累托图, 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
Thumb
一帕累托图之范例,由图可知shrink与porosity即占80%之累积频率,为主要之因素,一旦这些因素得到纠正,大部分问题即可消除。

简介

帕累托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作,其结构为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合并长条图折线图所构成。左侧纵坐标表示频率,右侧纵坐标则表示累计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之名称,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上方之折线则表示累计频率线(又称帕累托曲线)。

帕累托一般用以在大量的事项中找到最常出现的事项。在品质管理中,多半是代表最常出现缺陷的来源、最常出的缺陷种类,或是最常见的客户抱怨原因等。若可以改善最常出现的前几个项目,就可以大幅降低缺陷的累积频率,这也是帕累托的目的。

相关条目

资料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