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席振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席振铎(1911年—1998年11月30日),字新民,蒙名拉席敦多克,察哈尔盟镶黄旗牛羊牧群伊德牧阿布拉格其季子,明安旗(牛羊牧群)总管尼玛鄂特索尔之弟,德穆楚克栋鲁普(末代苏尼特蒙古亲王,即德王)姨弟,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之父。西德蒙古族文化和历史学者、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生平
- 先后毕业于蒙旗校、北京汇文中学和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1937年2月任中华民国审计部委员。
- 1938年6月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委员,连任4届。曾担任察哈尔省边地教育委员会委员、晋绥察善后救济审议委员会委员、察哈尔蒙旗教育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委员。
-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他随国民政府撤至陪都重庆,他的三女儿席慕蓉正是在这里出生的。
- 1948年(民国37年)4月在察哈尔选区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
- 1949年春,席振铎举家迁往香港。
- 1951年(民国40年),因其滞留香港,以未在规定期限内来台向立法院报到,被注销立法委员资格[1]。
- 1954年移居台湾。
- 1956年,应邀到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蒙古文。
- 1962年起在波昂大学中亚历史语言文化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 1984年3月从波昂大学退休。
- 1998年11月30日,席振铎先生以八十八岁的高龄辞世于莱茵河畔的一家医院,终其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再也没有回到过令自己魂牵梦萦的草原。席慕蓉在一篇《安答》一文中写道:“那个曾经何等期盼过的热血青年,所有的豪情壮志被现实一一击败。历史的书写从来不会由弱势的族群来执笔,真相也因而逐一泯灭。”
Remove ads
成就
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席振铎热切关心中国蒙古族的未来和出路,跟札奇斯钦等蒙古青年知识分子一起,阅读书籍、谈论家国大事,利用自己体制内的身份积极为内蒙古发声,牵头组建了旨在实施内蒙古高度自治的“安答会”,也称“蒙古青年联盟”,集结了一批年轻的蒙古知识分子,在国民政府和外国友邦(如美国)之间寻求对内蒙古自治的支持,在多个历史环节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1950年代后,尤其是在德国工作期间,席振铎成为蒙古学家、大学教授,发表了不少论著。 他精通蒙古、汉、英、德、日5种语言文字,喜爱唱戏,以“察哈尔拉席敦多克”著称于德国学术界。
家庭
- 父亲:依达木阿布拉克齐,曾任察哈尔镶黄旗护军校。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