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红茶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红茶菌,又名红茶菇、茶菇、康普茶(Kombucha),因普遍在加糖的红茶中培养而得名。红茶菌不是单一的菌种,更不是菇类,经由分析其为酵母属、醋杆菌属和乳杆菌属的共生物,其中以醋酸菌的含量最多。这种共生物英文称为SCOBY[1],代表的是Symbiotic Culture of Bacteria and Yeast。这些菌利用茶汤中的糖分及红茶的单宁酸作为养分产生酒精与醋酸,显微镜下可看见杆状的乳酸菌、醋酸菌和颗粒状的酵母菌附着在一层薄膜上,若培养得宜会看见薄膜渐渐形成大朵菇状的“茶菇”。红茶菌饮料味道微酸,和发酵乳一样是一种活菌饮品。[2]但这种饮品的功效曾被严重夸大,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红茶菌就曾被吹捧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3]。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1月2日) |


历史
红茶菌的起源不明。目前在全球各地流行的红茶菌取自高加索地区,在1971年被带至日本后因媒体宣传其健康功效而引起流行,并传到世界各地。至于它在高加索地区之前的起源,则未有统一见解。一般认为源自中国。由于主要原料糖和茶叶都是在唐朝之后才出现于中国,且在中国古文献中皆无记载,因此一般认为此饮料是近代的发明。1852年东欧已有用酸茶酒治消化不良的文献纪录,因此若是由中国传至欧洲,应该发生在19世记以前。中国对红茶菌的最早的文字描述是一篇1951年的文章,当时称为“海宝”,是一种肠胃药,文中并称在二战期间听过香港有这种药。然而海宝在中国并未流行,直到1978-1981年才出现一波风潮,该风潮由日本传入,后因杂菌污染产生致癌物麹酸的报导而结束。[4]
其西方名称kombucha的词源也不明确,一说源自日语“红茶菇”(kōcha kinoko)的错误发音。可以确定的是它和日语发音相同的“昆布茶”没有任何关系[5]。
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教授陈锦树回忆:台湾于60年代曾经流行过发酵茶,当时称为“红茶菇”,一般家庭自制饮用,未有专业贩售,后因不利报导而敛。[5]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