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引鳄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引鱷科
Remove ads

引鳄科(Erythrosuchidae)意思是“红色鳄鱼”,是主龙形下纲的一科,是群大型肉食性动物,生存于早三叠纪奥伦尼克阶)到中三叠纪安尼西阶)。到目前为止,引鳄科的化石在南非卡鲁盆地波弗特群(Beaufort Group)、俄罗斯彼尔姆地区、中国等地发现。它们是该时代的顶级掠食动物,身长约2.5到5米。在最晚的物种里,例如引鳄,头颅可长达1米。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
Thumb
Chalishevia,生存于三叠纪中期的俄罗斯
Thumb
乌拉龙Uralosaurus

同时代大型的二齿兽类肯氏兽科,应该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然而,第一个出现在化石记录的引鳄科动物,年代稍早于肯氏兽科,所以它们被推测也猎食其他动物。

Remove ads

叙述

引鳄科是一群体型粗壮的大型主龙形类动物。引鳄科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早期主龙形类的特征,而后期、更演化的主龙类也有类似特征。举例而言,引鳄科的腭骨没有牙齿,而早期主龙形类的道斯威尔龙派克鳄科的腭骨则有牙齿。引鳄科的椎体的侧边大幅内缩,而其他早期主龙形类的椎体呈圆锥状,晚期主龙类的椎体也是侧边大幅内缩[1]

引鳄科的头部大型、上下距离高。引鳄科的头部特征的上颌前端形状。所有引鳄科的前上颌骨下缘,低于上颌骨的下缘。这常用来鉴定引鳄科,其他早期主龙形类的上颌前端下缘,是呈现笔直或逐渐弯曲的形状[1]

在早期主龙形类之中,引鳄科是第一群演化出Y形骨盆(Triradiate pelvic girdle)的演化支,肠骨耻骨坐骨构成侧面呈Y形的骨盆[2]。引鳄科也首先演化出第四股骨粗隆部(Fourth trochanter),这是后期主龙类的腿部骨头附着处。引鳄科、主龙类的Y形骨盆、第四股骨粗隆部,显示它们已发展出直立步态;而早期、原始主龙形类则缺乏这些特征,例如古鳄科,显示它们的后肢是往两侧延伸的步态 [3]

Remove ads

分类

引鳄科原先被分类到槽齿目古鳄亚目。这两个分类不再被古生物学家使用,他们现在使用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依照这个方法,引鳄科构成主龙形类的一个演化支,是主龙类外群体。引鳄科具有某些主龙类的特征,例如:Y形骨盆(Triradiate pelvic girdle)、第四股骨粗隆部(Fourth trochanter)、第三跖骨长于第四跖骨,而古鳄科缺乏以上特征。这显示引鳄科跟真正主龙类的关系较近,而跟古鳄科的关系较远。所以引鳄科在演化史上,占有原始主龙形类与更先进的三叠纪主龙类之间的过渡性位置。

本科包括以下属:

  • 巨头鳄属 Bharitalasuchus Ezcurra, Bandyopadhyay & Gower, 2021
  • 查利舍夫鳄属 Chalishevia Ochev, 1980
  • 引鳄属 Erythrosuchus Broom, 1905
  • 府谷鳄属 Fugusuchus Cheng, 1980
  • 格尔赞鳄属 Garjainia Ochev, 1958
  • 古城鳄属 Guchengosuchus Peng, 1991
  • 山西鳄属 Shanshisuchus Young, 1964
  • 乌拉龙属 Uralosaurus Sennikov, 1995
  • Vjushkovia von Huene, 1960
Remove ads

种系发生学

以下演化树来自于1992年的引鳄科研究[1]

主龙形类 
古鳄
Thumb
 引鳄科 

格尔赞鳄 Thumb

引鳄 Thumb

山西鳄
武氏鳄
Thumb

府谷鳄

其他主龙形类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