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兰·利波维兹

美國作家、演說家暨業餘演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兰·利博维茨
Remove ads

芙兰·安·利波维兹(英语:Fran Ann Lebowitz (/ˈlbəwɪts/;[1] ,1950年10月27日),美国作家[2]、演说家[3][4]暨业余演员[5]

事实速览 芙兰·利波维兹, 出生 ...
Remove ads

利波维兹对美国人生活的犀利英语Sardonicism社评,体现了她身为纽约客的细腻个性,以及往来的都是1970年代到1980年代纽约艺术界指标性的人物,例如美国知名普普艺术安迪·沃荷、以暴力美学闻名的电影导演马丁·史柯西斯、知名舞蹈家杰罗姆·罗宾斯、知名摄影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纽约著名前卫艺术家大卫·瓦纳罗维奇英语David Wojnarowicz、美国标志性朋克乐团纽约娃娃乐团英语New York Dolls[6][7][8][9]。美国《纽约时报》曾形容利波维兹为“当代的朵乐希·帕克英语Dorothy Parker[10]”;其为诗人暨作家,亦是《纽约客》杂志创始编辑之一,冷箭般的机智妙语与黑色幽默文风是帕克的个人标志。

利波维兹的著作有1978年出版的《大都会生活英语Metropolitan Life (book)》、1981年出版的《社会观察英语Social Studies (book)》和1994年出版的《芙兰·利波维兹读英语The Fran Lebowitz Reader》皆十分卖座,后者为前二者的综合文集[11]。利波维兹也与马丁·史柯西斯合作过两部作品,分别为HBO的2010年播映的纪录片公众演讲英语Public Speaking (film)》,以及Netflix2021年的纪录片节目《弗兰·利波维兹:假装我们在城市英语Pretend It's a City[12]

Remove ads

早年生活与教育背景

利波维兹生长于新泽西州莫里斯敦,家里有父亲哈罗德 (Harold)、母亲露丝 (Ruth) 和姐姐艾伦 (Ellen)[13]。利波维兹自述她的“犹太人身份”系为“族群文化或随便现在的人怎么称呼的,但不是宗教[14]。”利波维兹于7岁起就是无神论者[15],她没有接受犹太教成人礼,但是在满15岁前持续参与主日学(Sunday school),也曾受过信仰坚振礼[14]

利波维兹在求学期间,整体表现并不算好,尤其是代数曾被挂科过六次,她对此表示“我一开始就听不懂这些,也没有兴趣去弄懂[16][17]。”由于学业成绩不佳,父母便帮她在山湖镇英语Mountain Lakes,New Jersey隶属于圣公会的私立威尔森女校 (Wilson School) (现已改制为克雷格学校英语The Craig School) 注册[14][18],她的成绩略见起色,然而由于她不愿遵守校规,最后以“非特定缘由的粗鲁行为”为由遭到开除[14][19][17]。在就读于莫里斯敦高中英语Morristown High School时,也曾因偷偷溜出运动大赛前的赛前加油会英语pep rally遭到停学[16]

利波维兹年少时深受到美国社会活动家詹姆斯·鲍德温影响,曾表示“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人这样演讲,詹姆斯·鲍德温是我第一个亲耳听闻的知识分子⋯⋯然后我为之震惊不已,启发了我去阅读他的作品[20]。”她也喜欢看美国剧作家戈尔·维达尔和美国媒体人小威廉·F·巴克利制作的电视节目,虽然对于后者的观点,她并不表赞同[20]

Remove ads

早期经历

遭高中开除后,利波维兹仍取得了高中同等学力证明。18岁时,父母将她送到纽约州波启浦夕市的姑姑家住了六个月[21],她在1969年搬到纽约市[22],父亲同意支付前两个月的费用,条件是必须住在仅限女客的玛莎华盛顿饭店 (现更名为纽约红莓酒店英语The Redbury New York[17]),然后她转而住在朋友的纽约公寓和波士顿大学宿舍里,以替学生写报告维生,20岁时在西村自租公寓居住[23][24]。为了养活自己,她做过清洁工[2]、开过私家轿车和计程车,当过黄色书刊撰稿人[19][17],但她拒绝应征餐厅服务生,声称许多餐厅录取的先决条件是要跟经理发生关系[25]

利波维兹21岁时在小型杂志《变(Changes)》上班,负责兜售广告版面[2]和撰写书评及影评[18],这本杂志是激进份子的政治与文化刊物[26],由唱片制作人苏·明格斯英语Sue Mingus (婚前的本名为苏珊·葛兰姆(Susan Graham))创立[27],她也是美国爵士贝斯手查尔斯·明格斯的第四任妻子。接着安迪·沃荷聘请利波维兹到《访问》杂志[28] 负责撰写专栏“钜细弥遗 (I Cover the Waterfront)[2]”。她随后转至《佳人杂志英语Mademoiselle_(magazine)(Mademoiselle)》上班[29],期间结交到许多艺术家友人,如1971年认识了美国摄影师彼得·胡雅尔英语Peter Hujar和常常送她摄影照的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然而许多照片她在不久后就丢掉了[30]

1978 年,第一本著作《大都会生活》出版,本文集网罗了主要刊登于《佳人杂志》和《访问》杂志的诙谐散文[21],其中有标题为“没念大学之成功”和“对几句话讲几句话”等;多以辛辣讽刺的语气钜细弥遗阐述她厌烦或沮丧的事物[31]。 《大都会生活》出版后,利波维兹成为当地名人,经常现身于美国纽约的传奇俱乐部54俱乐部[32]和上电视。1981年出版了另一本诙谐散文文集《社会观察》[10],同样收录刊登于《佳人杂志》和《访问》杂志的文章[33],探讨有青少年、电影和客房服务等主题[34]。1994年出版的《芙兰·利波维兹读》系为《大都会生活》和《社会观察》的合集[35]

Remove ads

写作瓶颈与电视名人形象

自1990年中期以来,利波维兹的长达数十年的创作瓶颈广为人知[2];她最近出版的作品是在1994年付梓的《查斯先生和丽莎苏遇见了熊猫英语Mr. Chas and Lisa Sue Meet the Pandas》(Mr. Chas and Lisa Sue Meet the Pandas),这本儿童读物讲的是住在纽约市的熊猫渴望搬到巴黎的故事。至今利波维兹仍没有放弃继续她未完成的创作作品,例如未完成的小说《财富的外征》(Exterior Signs of Wealth)[36],描述想当艺术家的富人和想致富的艺术家[2]。2004年,她的《进步》(Progress)一书文摘首次刊载于《浮华世界》杂志[37],但是截至2023年尚未完稿。利波维兹在聊到创作瓶颈时表示:“我的编辑--每当我介绍他是我的编辑时,他总是说这是‘城里最简单的工作’;他说我对写作陷入瘫痪是基于过度崇敬文字,我认为很有可能[20]。”

因为文学创作遭遇瓶颈,利波维兹主要收入来源转为登上银幕亮相与受邀演讲,对此她表示:“这就是我毕生所追求的:有人想听我表达意见,也不准有人打断我[38]。”她以公开演讲人的身份巡回各地,并由史蒂芬巴克莱经纪公司(Steven Barclay Agency)代为经理其业务[39]。利波维兹曾多次登上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大卫·莱特曼深夜秀英语Late Night with David Letterman[36],她也在《法网游龙》影集饰演戈柏法官一角(Janice Goldberg/Janis Goldberg)[6]。1997年至今,利波维兹持续在《浮华世界》杂志担任特约编辑以及临时专栏作家,也一直为新闻报导供稿。

利波维兹在进入大众视野后,接触到更广泛的观众,也建立起她标志性的风格并闻名于世:对特定领域所发表的机智妙语及幽默观察评论,像是纽约市、中产阶级化、艺术、文学和政治等。利波维兹的代表性衣着为男装西装外套、白衬衫、牛仔靴、Levi's牛仔裤和玳瑁眼镜[40][41],她所穿着的西装外套为英国伦敦塞维街公会的特级订制西装英语Bespoke tailoring安德森与雪帕德英语Anderson&Sheppard工坊所裁量[42]。利波维兹时常谈及她唯一的爱车--1979年的珍珠灰色奇克出租车英语Checker Taxi(Checker Taxi),并自述其为“我一辈子中唯一的一夫一妻制关系[43]”。2007年9月,利波维兹在《浮华世界》杂志第68届年度国际最佳衣着榜中,获选为年度最时尚女性[44]。利波维兹另一件闻名的事迹为拥有大量藏书,高达一万册余,其中包含一整架的肥皂雕刻教学书[2]。她对许多科技产品保持拒绝态度,像是手机及电脑[45]。利波维兹是老烟枪,因而致力倡导吸烟人士有其权利[36][46][47];然而她从19岁起就不再吸毒或饮酒,并表示她“在那个年龄,就达到了二者的毕生用量[48]。”

2010年,利波维兹因参与HBO的纪录片《公众演讲》而进入新一代观众的视野,同年11月17日,睽违16年后重返大卫深夜秀为该片宣传,聊到她多年的写作障碍,开玩笑地称之为“作家的封锁(writer's blockade)”。11月22日,HBO首播马丁·史柯西斯执导的《公众演讲》,其中收录有她的采访和演讲片段[49]。利波维兹也参与史柯西斯2013年的电影《华尔街之狼》评委;2021年更再次在Netflix的《弗兰·利波维兹:假装我们在城市》纪录片节目中合作,他以纽约市和其他主题采访她的看法[50][51]

观点

针对纽约市

利波维兹一直对纽约市的中产阶级化和文化变迁持批评态度,她解释说“‘以前的纽约’和‘新的纽约’主要差异在于由金钱文化主导和其带来的影响力;虽然纽约这座城市原本物价就很高昂,但是以前不有钱的人还是可以住在曼哈顿,然后说‘你本来就不用随时满脑子只想着钱’。先不提别的原因,当时这里的烂工作可是多到不用愁找不到;但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那时候我可能某天下午醒来时发现自己身无分文,不只说家里没有现金那种没钱,而是说我的名下一文不名这样的情况,然而我晓得我终究还是可能变得有钱的[52]。”

她一直批评纽约市市长鲁迪·朱利安尼和前任市长麦克·彭博让纽约更加郊区化并加速曼哈顿的中产阶级化,亦批评纽约市许多有钱人“不创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而只会消费东西。” [53]

她对彭博的看法是,“我反对富人参政,我认为不该容许他们参与政治。富人参政是不妥的,对富人之外的所有人都不妥,何况有钱人又不需要更多帮助。只要有人跟我说‘可是他的财富是他自己赚来的’时,我每次都回复一样的话:‘没有人赚得到十亿美金;他们是每小时赚个十块美金然后窃取了十亿美金。’”[48]

针对朱利安尼的执法政策,利波维兹表示,“朱利安尼当市长时,每五分钟就有一名手无寸铁的黑人背部中枪[54]。”利波维兹痛恨纽约市的大量游客,称1980年代主打将城市当成旅游地进而提升观光客人数这件事实属“烂到恐怖的主意”[48]。她将旅游业视为纽约住屋短缺原因的之一,理由是一直在盖的往往是饭店而不是公寓大厦。她宣称将城市经济转向观光会带来负面影响:“你不可能将成群的乡下人吸引到城市里面,又不让他们对城市带来不好的影响。[55][48]

在谈及纽约流浪汉的危机时,她表示“任何一个纽约客走在这座富裕城市的大街上⋯⋯由于现代金钱制造的噪音如此之大,甚至听不到任何其他声音;当你看到流落街头的人们时,不要认为这是国家的耻辱,其实是这座城市的耻辱才对[56]。”

2022年,利波维兹登上美国唱作人兼制作人奎斯特洛夫英语Questlove的“奎斯妙想”节目(Quest for Craft)时,表示纽约市对她的创作如斯重要,以及场所感对一位作家有多重要[57][58]

Remove ads

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影响

利波维兹有许多同性恋男性友人在1980年代死于艾滋病毒/艾滋病,她曾探讨这段“瘟疫年代”对美国文化影响之大,特别指出这段文化空白正是因为痛失一代才华横溢的音乐人和知识分子使然;其中许多人不只创造艺术和知识文化,同时本身也是培育这种文化的热情观众。正如她在2016年受访的内容所说:

“没有同性恋者的文化算什么文化?这里是美国,有什么文化可言?受艾滋病影响的不只是纽约,艾滋病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文化。⋯⋯因为艾滋病,几乎整个世代的同性恋男子都在一两年内悉数死亡,尤其是我认识的人。第一批死于艾滋病的人是音乐人,他们也是最有趣的人⋯⋯懂音乐的歌迷也死了,都不在了⋯⋯人类的已知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而且没有内容去填补。”[52]

1987年,利波维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艾滋病对艺术界的影响》。[59]

对女性主义的观点

利波维兹被称为“推进女权主义的反方”[25] , 2019年,她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如果(女权主义)真的有成效,女权主义就不会存在了。现在许多事都大有改善,小女孩过的日子相较我小时候好十亿倍,根本没得比;虽然好很多,但还是很糟糕;这样你应该就懂以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的生活)有多惨了吧?”[25]

另一场采访中,她表示:“我不是很注意它(女权主义),主要是因为我从来没想到它有什么用,不幸的是,我多半没想错。”又说道:“现在教养小女孩的方式非常不一样了,我小时候,如果我想做某些事,但是不受允许,很多时候原因往往是‘因为你是女生 ’。”[60]

她对#MeToo运动表示:

“我想都没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生为女性,我至今的人生直到八个月前都一如往常,所以从没料到会有这种变化,真的!我敢说这可能是我毕生大出意料的事件之一。第一批四十个被捕的人,我几乎每个都认识。”[25]

对美国政治的观点

利波维兹自认为民主党的自由派[61],经常批评温吞的美国民主党政治人物及政策;她多年以来一直猛烈批评共和党,最近又批评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2017年—2021年)[62],表示“川普对选民的吸引力是‘一看就知道是种族主义作祟’”,并形容川普的竞选聚会让人联想到三K党乔治·华莱士的聚会[63]。利波维兹称川普为“卑劣的骗子”、“愚蠢”、“懒惰”和“有点疯狂,但主要是因为他很愚昧[64]”对于川普参与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并当选一事,她表示“真的很恐怖,我的情绪受到强烈的打击超过一个月;我一直非常愤怒,情绪一直很激动[62]”,她并打趣说,“如果说他当选这件事有带来什么好处的话,就是成功让川普离开了纽约。”[65]

利波维兹对许多政治人物有着犀利的评论;她对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1993年-2001年)将民主党推向右翼表示反感:“对我而言,他看起来就是个共和党人⋯⋯当他签署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调和法英语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Work Opportunity Act时,我整个气到疯掉。他当一个不痛不痒的共和党总统当得很成功[61]”她对美国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表示厌恶,称他为“难以置信的讨厌鬼,自恋的老头”,因为他在2019年参与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时抢走她支持的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选票[41][61]。对于前美国总统隆纳·雷根(1981年-1989年),她的看法是“愚蠢总统的模板”:“在雷根之前,没人料想得到当总统的人有可能很蠢。”[64]

利波维兹认为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美国持枪权,亦即公民享有正当防卫的公民权)遭到曲解,所保障的权利应该是与其让公民随身佩枪不如让他们自组民兵团[64] 。在辩论拥枪权时,她表示:

热爱枪支都是些什么人?这些热爱川普又爱枪的人,是我这辈子最怕的⋯⋯我是可以拥有一把枪,但我从来没有取得枪支过。我以前还是个穷困的18岁女孩,住在一座危险的城市时,我也没像这些德州男人那样怕到活在恐惧之中。[62]

2019年5月,利波维兹在《马厄脱口秀》中表示,川普应该落得和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贾迈勒·卡舒吉同样的下场;中央情报局认为卡舒吉的死亡系因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宾·沙尔曼下令酷刑折磨并将他杀害[66][67]。后来在同一节目中,她撤回了此一评论,表示“我本意不是如此,我很后悔这么说过。”[68]

Remove ads

私生活

利波维兹对私生活态度坦诚,公开承认她的性取向为女同性恋[69],提及自己的感情经历并不顺利。2016年时她说:“我是世界上最棒的女儿,最棒的亲戚,我相信我也是个很棒的朋友,但是我是个很糟糕的女朋友⋯⋯而且一直都很糟糕。”[52]

利波维兹和美国非洲裔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是长久来往的密友[25]

利波维兹对科技产品的排斥也广为人知,她没有手机、电脑,甚至连打字机都没有[70][71]


作品

从影纪录

电影

更多信息 年份, 标题 ...

电视节目

更多信息 年份, 标题 ...
Remove ads

著作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